
即 碣石宫 。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诗之二:“南登 碣石馆 ,遥望 黄金臺 。” 唐 高适 《酬裴员外》诗:“题诗 碣石馆 ,纵酒 燕王臺 。”亦省作“ 碣馆 ”。 唐 王勃 《乾元殿颂》:“风寒 碣馆 ,露惨 苏臺 。” 唐 李峤 《夏晚九成宫呈同寮》诗:“ 碣馆 分襄野, 平臺 架射峯。”参见“ 碣石宫 ”。
“碣石馆”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典故和文化意蕴的词汇,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碣石馆”即“碣石宫”,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揽贤士而修建的宫馆,因邻近碣石山而得名。其名称中的“碣石”指山名(今河北昌黎一带),“馆”指宫室或接待贤士的场所。
唐代诗人多用“碣石馆”表达对明君贤士的追慕:
当代语境中,“碣石馆”可引申为文人雅士聚集的文化场所(如学术沙龙、艺术展览等),但此用法多见于比喻或特定文化语境。
《碣石馆》是指一种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建筑或场所。在中国古代,不少文人墨客喜欢在碣石上题字留念,因此逐渐形成了许多著名的碣石馆。
《碣石馆》这个词是由“石”字的声旁“⺡”和“馆”字组成。
“馆”字的部首是“饣”,意为食物,包含6个笔画。
“石”字的部首是“石”,意为石头,包含5个笔画。
《碣石馆》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在古代,人们常常在碑石上刻写文字,以纪念重大事件或表达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碑石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建筑或场所,被称为碣石馆。
在繁体字中,“碣”字的写法为「磍」,字形比简体字中的更加复杂。
在古代,人们使用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关于《碣石馆》这个词的古代写法,可以参考以下的示例:
篆书:。
隶书:
楷书:
1. 他在碣石馆中刻下了自己的诗句,留下了后人凝望的思念。
2. 这座碣石馆由明朝著名文人所建,至今仍被人们铭记。
碣石、馆舍、纪念馆、纪念碑、碑刻、题字等。
碑亭、石碑、石坊、石刻、铭碑等。
普通建筑、普通石头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