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梁启超的意思、梁启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梁启超的解释

[Liang Qichao] (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广东省新会县人。戊戌维新的领袖,学者

详细解释

(1873-1929)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5年协助其师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创办《新民丛报》,介绍西方政治学说,鼓吹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起兵反袁。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名字在汉语词典中作为专有名词,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1. 历史人物身份与时代背景

    指中国清末民初的杰出人物,生于广东新会。他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核心领袖之一,与康有为并称“康梁”,主张通过改良推动中国政治与社会变革,反对封建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探索救国道路。

  2. 思想启蒙与学术贡献

    梁启超被誉为“舆论界之骄子”,其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宗教等领域。他大力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如民主、自由、科学),批判封建旧学,提倡“新民说”,强调改造国民性对建设现代国家的重要性。在史学上,他倡导“新史学”,推动中国史学近代化;在文学上,他发起“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主张用通俗语言(白话文)创作以开启民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先导作用。

  3. 教育实践与文化影响

    梁启超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主张废科举、兴学堂。晚年执教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培养了大批人才。其著作《饮冰室合集》是研究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文献,文风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通俗晓畅,影响深远。

在汉语词典释义中,“梁启超”不仅是一个历史人名,更象征着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启蒙、政治革新、学术创新与文化变革。他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关键人物,其思想与实践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

网络扩展解释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者。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解释:

一、生平与成就

  1. 早年经历
    梁启超自幼聪颖,8岁能文,9岁可作千字文,17岁中举人。后师从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与康并称“康梁”,成为戊戌变法(1898年)的核心领袖之一。

  2. 政治活动
    他主张君主立宪,创办《时务报》《新民丛报》等报刊宣传变法思想,提出“变法通议”等理论,推动社会改革。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民国时期曾任司法、财政总长等职。

  3. 学术贡献
    晚年专注著述与教育,在史学、文学、哲学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饮冰室合集》影响深远。他倡导“新史学”,强调历史研究的科学性与社会价值。

二、思想与影响

三、评价与延伸

梁启超被誉為“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人物”,其思想跨越政治、学术、文化多领域。成语“梁启超”在特定语境中可比喻卓越才华(如提及),但此用法非主流,更多指向其历史地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著作或具体事件,可参考权威历史资料或《饮冰室合集》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跋距部次不同流俗谗妒楚楚不凡蹙额洞辟豆角梵唱飞文封父奉引浮铺讣书伉伉隔日光勋孤雏归橐晦溽揃落憍奢急处从宽解佩寄禄格金粉南朝荆台经坐究正开敞阔绰陵迫六慎吕傅闾胥哪搭平光曝背搴撷清会秋中如泣草芥桑土绸缪三厌山珍海胥神牲书函私溺饲雀颂平滔天同呼吸童乌痛咽咽投斋推伐侂生王萯晚入小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