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吕尚 与 商 傅说 的并称。《楚辞·王逸<九思·逢尤>》:“ 吕 傅 举兮 殷 周 兴, 忌 嚭 专兮 郢 吴 虚。”原注:“ 吕 , 吕望 ; 傅 , 傅説 。”
“吕傅”是古代文献中对两位著名贤臣的并称,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周朝的吕尚(姜子牙)与商朝的傅说。两人均为辅佐明君、振兴王朝的杰出政治家。吕尚助周武王灭商建周,傅说辅佐商王武丁实现“武丁中兴”,故常被后世并称以喻贤臣。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楚辞·九思·逢尤》:“吕傅举兮殷周兴,忌嚭专兮郢吴虚。”原注明确解释:“吕,吕望(即吕尚);傅,傅说”,通过对比贤臣与佞臣的作用,强调治国用人之道。
人物背景补充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文或历史讨论中,象征贤能辅佐之臣对国家兴衰的关键作用,如“得吕傅则国昌”等表达。
注:部分网页提到“吕傅”有“教导”含义,但此用法较罕见,主流解释仍以历史人物并称为准。
吕傅是一个汉字词语,有多个意思:
1.指的是能够才智过人,具备较高学识或技能的人;
2.指的是古代官职名,为官员的一种职务;
3.指的是一种姓氏,来自于古代的姓氏之一。
吕傅的拆分部首是“口”和“亻”,其中“口”是上部部首,表示与口相相关的意义,而“亻”是左部部首,是人的意义;
根据《康熙字典》记载,吕傅的总笔画数为13画。
吕傅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演变。在今天的汉字中,吕傅的字形已经发生了变化,由繁体字“呂輔”演变而来。
在古代,吕傅的写法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时期和变体有所差异。根据《康熙字典》中的记载,吕傅的古代写法如下:
1.吕:口口口口一人一刀;
2.傅:⺈一⺈一口人一刀。
1.他是一个吕傅,懂得很多知识。
2.他曾经担任过吕傅的职务。
吕氏、傅姓、吕傅文化、吕傅中学。
贤者、智者、学者。
愚人、无知者、外行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