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优良的器具。《周礼·天官·内府》:“﹝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2).犹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三国志·吴志·孙翊传》:“ 子乔 良器,为之惻愴。”《晋书·阳裕载记》:“此儿非惟吾门之标秀,乃佐时之良器也。” 唐 钱起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琢玉成良器,出门偏愴离。”
良器在汉语中主要有三层含义,均蕴含“优良”“有用”的核心特质,常见于典籍与权威辞书:
精良的器具或工具
指制作精妙、品质上乘的实用器物。如《韩非子》提及“良器”需经反复打磨方可成材,强调其工艺价值。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良器”本义即指“精良的器具”,突出实用性与工艺标准。
杰出的人才或栋梁之材
引申为赞誉德才兼备之人。古人常以器物喻人,如《晋书》载“卿家良器”形容才德出众者。此义项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明确标注,指“有才能的人”,强调社会价值。
古代礼器或象征物(特指钟鼎)
专指祭祀、礼仪中象征权位的青铜重器。《说文解字注》释“器”为“皿也”,而“良器”在《周礼》注疏中特指宗庙礼器,如钟鼎彝器,代表礼制与权威。
综上,“良器”由物及人,既承载物质文明的工艺标准(精工器具),亦体现精神文明的价值取向(贤才礼器),其内涵随语境动态延展,始终围绕“优良”与“功用”双重属性。
注:参考来源依据权威辞书释义,因词典类内容通常无直接网络链接,此处标注来源名称替代。
“良器”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优良的器具
指品质卓越、实用性强的工具或器物。例如《周礼·天官·内府》中提到“良兵、良器”,强调其作为国家重要物资的属性。
杰出的人才
比喻才能出众、可担重任的人。如《三国志·吴志·孙翊传》中“子乔良器”、《晋书·阳裕载记》“佐时之良器”,均以“良器”赞誉人才。
词源与结构
“良”意为优秀、美好,“器”既可指具体器物,也可引申为人的才能或度量。组合后既指实物,也用于抽象比喻。
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献。
板渚隋堤宝阙杯酒解怨碑阴冰籁禀令蚕候惨无天日抽胁刺讥大问凋敝定义丰颀分然干谒根深蔕结跟头戏馆递骨炭寒审号笛豪牦之差,将致千里横从穿贯荒速胡溜僭先金虎符吉期极头九头狮子轲机磊叠龙套漏诊马封谋志弄管调絃牌价髼松皮囊平冈弃死荣纷散板山水衲折巾郭沈烈似的双子座漱墨暑气誊搨同名同姓伪孔危言逆耳详敬校工晓声惜老怜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