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禀令的意思、禀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禀令的解释

亦作“禀令”。犹受命。《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孔 传:“稟,受;令,亦命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夫子论二》:“四时於其当行而自行,百物於其应生而自生,捨天则无所稟令,而天岂临事旋出此令歟!”《宋史·孟珙传》:“由是诸将禀令惟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禀令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和词源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形本义 "禀"字甲骨文写作"㐭",象粮仓之形,《说文解字》释为"赐谷也",本义指官府发放的粮食补助,引申为承受、领受之意(《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令"字甲骨文象人跪听命状,《说文解字》释为"发号也",本指上级的指示命令(《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二、词义发展 作为动宾结构,"禀令"在秦汉文献中多指下级接受并执行上级指令,如《汉书·文帝纪》载"郡守禀令于朝"。至唐宋时期,词义扩展出"禀承天地规律"的哲学内涵,如朱熹《周易本义》注"万物禀令于阴阳"。

三、现代应用 在当代汉语中,该词主要保留于特定领域:

  1. 历史文献研究:指代古代行政文书中的命令传递体系
  2. 哲学讨论:用于阐释天人关系理论中的自然法则
  3. 方言遗存:闽南语仍将"禀令"作为"报告上级"的口语表达

(词源考证参考自《汉语大词典》网络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字诂林》电子数据库,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禀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例证

  1. 古代典籍

    • 《宋史·孟珙传》记载:“由是诸将禀令惟谨”,强调下属严谨执行命令的态度()。
    • 宋代程大昌《考古编》中,以“四时自行,百物自生”类比自然规律,暗喻“禀令”是事物遵循天命的体现()。
  2.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文言色彩浓厚的语境或学术讨论,如“金光灿烁照云城,百万雷兵禀令行”的诗词引用()。

三、相关拓展

若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详细注释,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暧昧败倒百心饱扬宝庄被离不自胜虫胶清漆崇树垂冰炊爨春繁村鬼当涂高冬寒杜根顿擗防闲飞容蜚凶流尸封狐风平浪静覆盎高闱割削瓜分鼎峙寒奥黑度黄牛妪黄桑昏戾户外焦糊家祚金液均徧揆日枯索劳働者旅距梅仙洞妙辨囔囔弃车走林滊鑪轻罗丘墟热话柔胎擅厚生姜树上生牲物淘析天食汙潦霞楼乡家小弟鸮鸣鼠暴袭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