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廪缣的意思、廪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廪缣的解释

粮食和布帛。泛指给养。《后汉书·杜茂传》:“﹝ 杜茂 ﹞坐断兵马廩縑,使军吏杀6*人,免官,削户邑。”廩,一本作“ 稟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廪缣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廪缣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廪”和“缣”两个单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特指官府作为俸禄或赏赐发放的粮食和绢帛。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廪(lǐn)

    • 本义:指粮仓。《说文解字》释为“谷所振入也”,即储存粮食的仓库。
    • 引申义:泛指官府发放的粮食俸禄,如“廪食”“廪米”。
  2. 缣(jiān)

    • 本义:双丝织成的细绢,质地致密。《说文解字》注:“并丝缯也”,是古代高级丝织品。
    • 功能:汉代起常作为货币替代品或赏赐物,如“俸缣”“赐缣”。

二、复合词“廪缣”的含义

“廪缣”是古代俸禄制度的产物,指官府以粮食(廪)和绢帛(缣)形式发放的俸禄或赏赐。其特点包括:

  1. 实物俸禄属性:唐代以前,官员俸禄常以谷物、布帛等实物为主,“廪缣”即代表这一制度的核心物资。
  2. 经济与象征意义:
    • 经济价值:粮食保障生存,绢帛可流通交易(如唐代“钱帛兼行”)。
    • 等级象征:发放数量与官员品级挂钩,如《新唐书·食货志》载一品官年俸“米七百石,缣帛三百匹”。

三、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1. 制度渊源:

    源自秦汉的“谷帛俸禄制”,至唐代发展成熟。《唐六典》明确记载官员俸禄包含“禄米、职田、俸料、杂用”等,其中“俸料”常折为绢帛。

  2. 社会功能:
    • 稳定经济:缓解货币短缺,促进物资流通(如白居易诗“缣帛如山积”)。
    • 政治激励:赏赐“廪缣”是帝王犒劳功臣、安抚边疆的重要手段(见《汉书·西域传》)。

引用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单字“廪”“缣”释义。
  2.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论唐代俸禄制度中的实物供给。
  3. 《唐六典》卷三“户部尚书”,载俸禄构成。
  4. 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分析绢帛在财政体系中的角色。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为权威文献名称;现代研究可参考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相关论文。)

网络扩展解释

“廪缣”一词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可能为生僻组合或存在笔误。根据单字释义推测如下:

分字解析:

  1. 廪(lǐn)
    本义指粮仓,如《说文解字》注“廪,谷所振入也”。引申为官府发放的粮食俸禄,如“廪食”“廪米”,常见于古代官员俸禄制度中(如汉代“廪绶”指俸禄与印绶)。

  2. 缣(jiān)
    指细密的双丝织绢,汉代常作货币或赏赐物,如《汉书》载“缣帛”用于交易。唐代后逐渐被钱币取代。

组合推测:
若为历史文献中的组合词,可能指“粮食与绢帛”,即古代以实物形式发放的俸禄或赋税(如唐代租庸调制中“租为粮,调为缣”)。但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进一步确认。

建议:
若该词源自特定古籍或方言,请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准解读;若为现代新造词,需结合使用场景重新定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言败桡并卷踣蹶策策纯茂从头至尾催迸倒灶凋瘵发恲沸然風性辐射对称干德赶热闹告求根株结盘歌坛苟全管节过不得过经过脉号召恒宪郊岛狡好矫虔驾盐车结缚精刚忌针良窳琳腴俚曲明浄磨踵灭顶纳污藏疾澎赑濆沦丕址鳍棘软食入宦鋭达烧炙生忿士素霜暑拴束蜀国絃庶物韬藏桃花脸拖杷唯物辩证法献给小才卸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