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良窳的意思、良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良窳的解释

精粗;好坏。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观器械之良窳,察俗化之诚伪。”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是必能知风俗之良窳,采寮之善否。”《清史稿·兵志七》:“凡船政料件到工,先由两厂验收。其职任须审料质之良窳,慎重存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良窳(liáng yǔ)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良”与“窳”二字组合而成,主要表示事物的优劣、好坏。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与用法:


一、核心释义

  1. 字义构成

    • 良:本义指“好、善”,引申为优良、美好。如《说文解字》:“良,善也。”
    • 窳:本义指“器物粗劣”,引申为恶劣、腐败。如《说文解字》:“窳,污窬也。”段玉裁注:“凡物恶劣者谓之窳。”
    • 合成词义:二者并列构成反义复合词,强调事物品质的“好与坏”“优与劣”的对比。
  2. 现代释义

    指事物的质量高低、优劣程度,多用于评价产品、工艺、制度等客观对象的品质差异。

    例:检验产品的良窳,需通过严格标准。(《现代汉语大词典》)


二、字源与历史用例

  1. 古代文献溯源

    • 《韩非子·难一》中已有“器之工窳”的表述,以“窳”指器物粗劣。
    • 清代章炳麟《訄书·订文》提到“物有良窳,而意有美恶”,明确将“良窳”用于事物品质评判。
  2. 近现代用法

    20世纪后,“良窳”成为学术与书面语中的常用词,尤其多见于工艺、经济、管理等领域的质量评估。

    例:“工业制品之良窳,关乎国计民生。”(《辞源》修订本)


三、用法与搭配

  1. 常见语境

    • 评价事物质量:如“技术良窳”“制度良窳”。
    • 对比分析:常与“参差”“不一”连用,如“品质良窳不齐”。
  2. 语法功能

    多作主语或宾语,属书面正式用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例:学者需辨析史料之良窳。(《汉语大词典》)


四、相关词组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
  3.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18)
  4. 章炳麟《訄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网络扩展解释

“良窳”是一个较为少用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古代文献及现代例句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良窳”意为精粗、好坏,通常用于评价事物的质量高低或优劣程度。例如“审料质之良窳”即指审查材料的优劣(《清史稿》引例)。

词源与用法

  1. 古代文献:

    • 最早见于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观器械之良窳”,指通过观察器具的精粗来判断质量。
    • 唐代刘禹锡用“知风俗之良窳”描述辨别社会风气的优劣。
  2. 现代应用:

    • 学术领域:如“学术期刊表现的良窳与学门正当性相关”。
    • 工程管理:例如“飞行器维修管理的良窳直接影响安全”。
    • 公共政策:如“施政计划执行的良窳攸关国家发展”。

近义词与辨析

例句参考

“良窳”多用于正式或专业文本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评价对象的质量差异。如需更完整例句,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查字典网)。

别人正在浏览...

比轮比世逼削部居禅授澄江楚老触怒出圈畜眼村蛮汉大清明钓射法廏发生辰烽警风雨飘飖凤跱龙拿伏案符祥跟止广虚罕达犴勦扑鯨海敬明枯蔓赖子篱雀蛋色露索门世岷江冒顿屏风九叠坡道普度大会青崦染洁刹尘梢门刹土社会化沈井适过史例失露实实孀孤输入竖子速藻探望怗马铁面庭砌恸絶通线王相享赐筅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