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矫虔的意思、矫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矫虔的解释

(1).诈称上命强夺他人财物。《书·吕刑》:“罔不寇贼,鴟义姦宄,夺攘矫虔。” 孔颖达 疏:“矫称上命以取人财,若己固自有之。”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有时矫虔吏奋其威棱,践元元如草芥。”

(2).泛指敲诈掠夺。 明 李东阳 《书某节妇事》:“二子既长,俾事生业。不克办,则相与为游荡。日以渐困,朝夕弗能继,则相与为矫虔,又弗继。” 章炳麟 《訄书·定律》:“且今世矫虔之民众矣!其尤黠者,盖怯于犯吏而勇于陵人……短于鬭力而长于驾言,其情可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矫虔”是古汉语中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指假借名义、诈取强夺的行为。以下从词源、释义、用法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与结构分解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吕刑》记载的“夺攘矫虔”,其中“矫”本义为“使曲变直”,引申为假托、诈称;“虔”原指恭敬,但在复合词中转为“强取”义,与“矫”构成行为关联。二字组合形成“假借名义实施强夺”的特定含义。

二、权威辞书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第7册1134页)定义:“矫虔谓假托上命掠夺财物”,特指古代官吏借朝廷名义横征暴敛的行为。《辞源》(修订本)进一步说明该词包含“诈称上命、肆行夺取”的双重违法属性。

三、历史语境与演变

在宋代司法文献《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该词多用于描述胥吏伪造公文、勒索百姓的犯罪行为。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曾以“矫虔之吏”批判官僚系统的腐败现象。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矫虔”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1. 基本词义
    指通过诈称上级命令的方式强夺他人财物,或泛指一切敲诈掠夺的行为。例如官吏假托朝廷名义剥削百姓,即属典型“矫虔”()。

  2. 出处与演变
    最早见于《尚书·吕刑》的“夺攘矫虔”,孔颖达注解为“假托上命强取财物”。后世如章炳麟在《訄书》中扩展其义,用以批判官吏滥用职权掠夺民众()。

  3. 用法扩展
    除原意外,明清文献中逐渐泛指不择手段的欺诈行为。例如明代李东阳记载的“相与为矫虔”,即描述市井无赖的敲诈行径。

  4. 相关辨析

    • 词性:动词,含贬义。
    • 结构:“矫”指假托,“虔”本义为杀,引申为强取()。
    • 近义词:诈取、劫掠;反义词:济困、施予。

示例:古代贪官常矫虔百姓财物,如章炳麟所述“践元元如草芥”,揭露权力滥用的危害。

别人正在浏览...

白絁白鸦边军鄙背查访拆散阐蛙喘呼徂阴黛怨倒绷孩儿點名谛绎饭帚风害雰围干晷高僧贵姓聒絮含胡和钟皇太子还嘴划拳嫁犬逐犬洁斋吉星高照空搆连橇廉峭令室临顾六属履真髦蛮明径峚山曩贤闹鬨尼房袢热炰鳖脍鲤抛出蜣蜋青要女秋蕖起小麴引钱阮步捼莎纱罩石心木肠疏莽托想微详位秩杌樗限封罅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