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兵秣马的意思、励兵秣马的详细解释
励兵秣马的解释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郑穆公 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水浒传》第九四回:“ 山士奇 到 壶关 ,知 盖州 失守,料 宋 兵必来取关,日日励兵秣马,準备迎敌。” 明 陈子龙 《通敌·权宜疏》:“镇臣 刘云佐 与臣言,愿励兵秣马与敌驰角。”参见“ 厉兵秣马 ”。
词语分解
- 励的解释 励 (勵) ì 劝勉:励志(勉励意志)。励行(妌 )。奖励。勉励。励精图治。 姓。 古同“厉”、“砺”,磨炼,振奋。 笔画数:; 部首:力; 笔顺编号:
- 秣马的解释 饲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简兵蒐乘,秣马蓐食。”《国语·吴语》:“ 吴王 昏乃戒,令秣马食士。”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 尚 使人慰劳曰:‘蛮人多寳,足富数世,诸卿但不併力耳!所亡何
网络扩展解释
“励兵秣马”是一个古代成语,主要用于形容军队备战时的充分准备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磨利兵器、喂饱战马,为战斗做好全面准备,引申为提前进行周密部署或积极备战的行为。
二、出处与典故
- 最早来源: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郑穆公派人查看秦国使臣动向时,发现对方已“束载、厉兵、秣马”(整理车辆、磨砺兵器、喂饱马匹),暗示即将发动袭击。
- 演变:后世将“厉兵秣马”中的“厉”通假为“励”,形成现用成语。
三、用法与例句
- 军事备战
《水浒传》第九十四回:“山士奇到壶关,知盖州失守,料宋兵必来取关,日日励兵秣马,准备迎敌。”
- 引申为其他准备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于是啸聚义师,励兵秣马,天戈直指,将以澄清天下也哉?”(比喻为理想积极筹备)
四、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厉兵秣马、秣马厉兵、严阵以待
- 区别:“励兵秣马”更强调主动激励士兵,而“未雨绸缪”侧重预防风险,语境不同。
五、现代应用
现多用于商业竞争、考试备战等场景,例如:“公司为新产品上市励兵秣马,提前培训团队并备足库存。”(参考、9中的扩展含义)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查阅《左传》《水浒传》原文,或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励兵秣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鼓励士兵修整坐骑,表示激励军队提高战斗力和准备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励》的拆分部首是力,它包含7个笔画;
- 《兵》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它包含7个笔画;
- 《秣》的拆分部首是禾,它包含7个笔画;
- 《马》本身是一个单独的汉字,包含3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励兵秣马》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主要用于鼓励士兵修整坐骑,提高战斗力。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该词曾出现过其他形式的写法。例如,《励》的古代写法中,笔画有时少于现在的7画;《兵》的古代写法中,有时亦可简化为“八”字形;《秣》的古代写法可能包含更多的笔画。
例句:
- 此次军事演习,我们要着重励兵秣马,确保部队备战完善。
- 老将军的动员令激励了全体士兵重新秣马备战。
组词:
- 励志
- 励行
- 励精图治
- 秣马厉兵
- 修兵戡乱
近义词:
- 鼓励军队整顿
- 鞭策士兵恢复准备
- 激发军队战斗力
反义词:
- 背离使命
- 厌战情绪
- 忽视军队准备
- 丧失士气
别人正在浏览...
欛柄摆庄悲戚不得要领豺羹撑支吹唇楚邱磋切點焊肚当伐山丰索分杪愤然冈陵高素鬼桃归行过求汗衣合同恚骂混渎挟令稉粱寄托句勒局蹜可耕地论资排辈蛮土毛女描述鸣籁命禄年月日女王叛亡掊刻铺搭蹡蹡济济起价青宫清慎钦年绕梁遏云肉磨瑞鹤仙石林精舍贳赦題名會俶傥煨尘伪廉污世无尤香令先请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