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欛柄的意思、欛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欛柄的解释

(1).即把柄。器物的把手。比喻可以被用来证明其错误、过失等的根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欛柄》:“ 宗杲 谓 张无垢 云:‘门下既得此欛柄,可改头换面,説向儒家去。’” 明 陈献章 《与林缉熙书》:“得此欛柄入手,更有何事?往古今来,四方上下,一齐穿纽,一齐收拾。”

(2).即把柄。器物的把手。喻话柄。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只指望两情坚如金似鈿,又怎知翻做断綆。若早知为断綆,枉自去将他留下了这伤心欛柄。”一本作“ 把柄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欛柄(bà bǐng)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器物的把手或执掌处,后引申为权柄、把柄等抽象概念。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文献依据:


一、核心释义

  1. 本义

    指器物的手握部分,如刀、铲等工具的握杆。

    来源:《字汇·木部》载“欛,柄也”,清代《康熙字典》引《唐韵》注“欛,同把,持也”。

  2. 引申义

    • 权柄象征:比喻掌控事务的权力,如“掌握欛柄”即执掌大权。

      来源:明代《醒世恒言》中“一朝欛柄在手,便把令来行”。

    • 把柄/漏洞:指可被人利用的过失或证据,如“授人以欛柄”。

      来源:清代小说《儒林外史》提及“恐留欛柄与人”。


二、文献证据

  1. 古代字书

    • 《集韵·禡韵》:“欛,柄也。”
    • 《正字通》:“凡器执处皆曰欛。”
  2. 文学作品

    南宋《朱子语类》卷十三:“如人执欛柄以耕田。”


三、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独立使用,多保留于方言或固定表达(如“抓欛柄”指抓住把柄),常见于历史文献及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权威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将其归为“把”的异体字,释义侧重具体器物持握部分。


注:文献来源依据《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等权威辞书及经典古籍,释义综合历代字书与语境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欛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à bǐng,其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1.字面含义

2.比喻含义

3.文献用例

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记载:“门下既得此欛柄,可改头换面,説向儒家去。”此处“欛柄”指可利用的依据或方法。

“欛柄”一词兼具具体与抽象意义,既指实物把手,也用于比喻可被利用的依据或话柄。其使用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更常用“把柄”替代。

别人正在浏览...

黯澹班干部表语别鹄碧悠悠不则孱陋承衰澄虚扯谈串门刍养词辨典护鵰章叠迹舵手芳时符告耕读公正无私狗胆包天含春斛二瘕鹘露蹄较近洁净窭陋刻治烈栗乱贼鹭屿迷蕨男德酿采匿端淜洪迁坟巧诋怯里马赤青少年寝滞七曜羣行濡浃翣菨盛使深峭释驾石锁使役水扭疏朗朗厮够四门学田畯铁探子体亮巷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