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练饷的意思、练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练饷的解释

(1). 明 末为练兵所需军饷而征收的一种苛税。 崇祯 十二年下令抽练边兵和加练民兵,于是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全国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与 辽 饷、剿饷当时并称为“三餉”。见《明史·食货志二》。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六:“﹝ 崇禎 ﹞十二年餉尽而贼未平,於是又从 嗣昌 及督餉侍郎 张伯鲸 议,勦餉外又增练餉七百三十万。”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 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 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弊亦同之。”

(2). 清 代练兵的军需费用。《清史稿·兵志三》:“兵部诸臣会议,以 同治 初年创议练兵,京师神机营及 直隶省 六军,别筹练餉,特立营制。”《清史稿·兵志三》:“﹝ 同治 ﹞九年, 曾国藩 於 直隶省 增募马勇千人,分为四营,原有额兵,增足万人,分练马队、步队,奏定各营哨之制,及底餉、练餉、出征加餉之制,为北方重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练饷”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义演变进行区分:

一、历史术语(明末清初军事税收)

  1. 基本定义
    指明末为筹措练兵军饷而征收的附加税,与“辽饷”“剿饷”并称“三饷”。

    • 征收时间:崇祯十二年(1639年)开始加征。
    • 税率:每亩田赋加征银一分,全国总额达730万两。
    • 用途:用于训练边兵和民兵,镇压农民起义。
  2. 清代延续
    清代沿用此名,指练兵所需的军需费用。例如,同治年间直隶省曾通过“练饷”维持地方军队。

二、现代引申(成语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引申为成语,强调“通过努力获取报酬”: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明史·食货志》或清代《廿二史札记》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练饷的意思

练饷(liàn gǔ)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为了练习手艺、提高技能而支付的薪水或费用。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职业学员、学徒或实习生为了获得技能而接受的低薪待遇。

拆分部首和笔画

练(liàn)这个字的部首是“纟”,包含了5个笔画。

饷(gǔ)这个字的部首是“食”,包含了9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练饷这个词来源于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繁体字中,“练”和“饷”分别写作「練」和「餉」。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练饷这两个字的形态和现代有所不同。古代汉字中的“练”字在上方多加了一个小点,叫做“纟”,表示绳子,强调了练习的过程。

古代汉字中的“饷”字在左边有一个小框,表示的是被盛放的食物,体现了“饷”字与食物的关联。

例句

1.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小明每月领取的薪水都属于练饷。

2. 这家公司对新员工都采取练饷政策,以帮助他们熟悉工作环境。

组词

练功、练习、练手、饷银、练技、练徒

近义词

修行、学艺、实习、磨砺

反义词

高薪、待遇、报酬、酬劳

别人正在浏览...

暗昧悖悔飙起并赃拿贼残火朝迹乘龙快婿冲积物槌牛捶琢楚虐鼎俎伐国豮豕敷育光阴官卖瓜战估较黑枣横草烜日烜耀豁落图嘉谟击琴积威钧辅来去匆匆裂谷厉禁罗千慢惰茅旌貌执美睡末材那落迦捏故孥属蟛螖子抢建榷马羣行稔祸胎软绵绵三十六洞天少牢十风五雨视息十字库水火棍遂滋夙尚棠棃田弋跳虎神通黠五老会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