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罚筹的意思、罚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罚筹的解释

罚酒计数的筹牌。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 衡阳 放酒,熊咆虎嗥,不存令章,罚筹蝟毛。” 宋 欧阳修 《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诗:“罚筹多似 昆阳 矢,酒令严於 细柳 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罚筹”是古代酒宴活动中用于记录罚酒次数的计数工具,其形制多为竹制或木制的小棍。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文,《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古代行酒令时,用以计数罚酒的筹牌”。在酒令文化中,参与者若未按规则完成诗句、射覆等游戏,则需罚酒,由令官投掷罚筹为记,待宴席结束时依筹数罚饮。例如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罚筹抛处满金盘”一句,即以罚筹堆积的场景侧面描绘宴饮之盛。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罚”字取《说文解字》“辠之小者”的惩戒义项,“筹”则据《广雅·释器》训为“算也”,二字组合后特指具有计量功能的惩戒器具。宋代程大昌《演繁露》记载:“唐人行酒令,以二十枝筹贮筒中,违令者抽一筹,视筹上字定罚法”,印证了罚筹在酒令中的实际应用规则。现代考古发现中,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鎏金银筹筒及酒筹实物,为这一词语提供了实物佐证。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唐代酒令艺术》(王小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酒文化史》(徐少华著,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罚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饮酒场合中的计数工具。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1. 基本含义
    罚筹指古代酒宴中用于记录罚酒次数的筹码。在行酒令或饮酒游戏时,违反规则者需罚酒,罚筹即用来统计被罚次数。

  2. 文学出处
    该词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例如:

    • 唐代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提到“罚筹蝟毛”,形容罚酒次数之多如刺猬毛般密集;
    • 宋代欧阳修《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中“罚筹多似昆阳矢”,以历史战役中的箭矢数量类比罚酒筹牌之多。
  3. 使用场景
    常见于文人雅士的聚会,酒令规则严格时,罚筹既作为计数工具,也增添饮酒的趣味性,类似现代游戏中的“惩罚道具”。

  4. 可能的误解
    有少数来源(如)将其解释为“自我惩罚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建议以主流释义为准。

“罚筹”是古代酒文化中的实用工具,兼具记录和娱乐功能,反映了传统社交活动中的礼仪与趣味性。

别人正在浏览...

案牒扳位虣阚报路霸头笨重卞庄兵败如山倒博施侧尊谄薄长春子朝夕之策赤锳盘传芳斗检封发鞌方积犯手脚副倅盖世之才洪荒之力换把子换鹅书绘事后素蛱蝶裙简短简讨鹪螟竟已进气九神矩式嘅息连岁林网龙润路路通沦弊面饼慕利陪吊屏伏迫狭请郡倾仆起钱热脚儿沈霾是非分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司败同馆同名王扬王者香危耸欀头枭鸾孝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