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附赘县疣的意思、附赘县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附赘县疣的解释

附生在皮肤上的小瘤。比喻多馀无用之物。《庄子·骈拇》:“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 成玄英 疏:“附生之赘肉,县係之小疣。”亦作“ 附赘悬肬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駢拇枝指,由侈於性;附赘悬肬,实侈於形。”亦省作“ 附赘 ”。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夫《天文》之於《汉》《史》,实附赘之尤甚者也。” 宋 陈师道 《赠关彦长》诗:“功名如附赘,得失何用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附赘县疣(fù zhuì xuán yóu)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其核心含义指附着在皮肤上的肉瘤和悬垂的疣子,比喻多余、无用且累赘的事物。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用法等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字面本义

    “赘”指皮肤上增生的肉瘤,“疣”即瘊子,“县”通“悬”,意为悬挂。合指身体表面多余且累赘的增生组织。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2. 比喻义

    引申为脱离主体、毫无用处的多余部分,常形容事物冗余或画蛇添足。

    例: “此文结尾冗长,如附赘县疣,反损主旨。”

    来源:《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二、语源与典故

此成语出自《庄子·大宗师》:

“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疣溃痈。”

庄子借肉体赘疣比喻生命的负累,主张超脱形骸束缚,追求精神自由。

来源:《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


三、用法解析

  1. 语法功能

    作宾语或定语,多含贬义,强调事物的多余性。

    例: 繁复的行政流程已成附赘县疣,亟待精简。

  2. 近义与反义

    • 近义: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 反义:画龙点睛、言简意赅

四、权威引用

  1. 《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明确标注“县”通假“悬”,释义为“悬挂的疣痣”,强调其物理属性与比喻义的关联性。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

    指出该词在先秦文献中已具哲学意涵,后世俗化为对冗余事物的批判。


五、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常用于批判形式主义、无效制度或冗余设计:

“部分‘面子工程’实为附赘县疣,徒耗资源而无益民生。”

来源:《人民日报》时评专栏(2023年)


“附赘县疣”以病理现象为喻,深刻揭示了多余事物对主体的拖累,兼具语言生动性与批判力度,至今仍广泛用于文学、政治及社会评论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附赘县疣”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二、出处与典故


三、用法与语法


四、补充说明


五、现代应用

如今该成语多用于文学评论、哲学讨论或日常比喻,强调去除冗余以追求简洁自然。

别人正在浏览...

百材白楼亭比伉诐险播种超超玄著撑撑痴客崇高樗枥词匠大律捣乱丁忧耳视目食烦伤擀面杖广宇故旧不弃滚枕汉调二黄嗥啁画集活展坚持不懈惊时捐甲龃龊刻陗窥窃老虎头上搔痒谩荒昧莫媚气没下梢磨缠啮坏凝眼怒发鼙吹贫富不均平敞抔土乾都少卿深崄世鉴数目字术散寺刹台球台谢陶长佻佞铁板不易彤车为民除害无庸讳言小乘萧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