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桑谷的意思、桑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桑谷的解释

二木名。古时迷信以桑穀生于朝为不祥。《书·咸有一德》《<亡书>序》:“ 伊陟 相 大戊 , 亳 有祥,桑穀共生于朝。” 孔颖达 疏:“桑穀二木,共生於朝。朝非生木之处,是为不善之徵。”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北燕·冯跋》:“桑穀生朝, 太戊 修德而 殷 道兴。” 唐 独孤及 《谏表》:“彼 太戊 桑穀, 宋景 荧惑,焉足为陛下道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桑谷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特殊自然现象名称,最早见于《尚书·咸有一德》:"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字义构成 "桑"指桑树,《说文解字》解作"神木,日所出也",象征农耕文明的重要作物;"谷"通"穀",即楮树,《尔雅·释木》注"皮可为纸",二者皆属古代重要经济树种。

  2. 典故意涵 《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王太戊时出现"祥桑谷共生于朝"的异象,被视为政权失德的天谴。据《汉书·五行志》引伏胜《尚书大传》,此现象象征"君弱臣强"的政治失衡,后演变为王朝兴衰的警示符号。

  3. 文化演变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提出新解,认为桑谷共生实为阴阳失调的自然现象。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则从植物学角度考证,指出桑树属阳木,穀树属阴木,二者的异常共生违反自然规律。

主要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桑谷”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古代迷信中的不祥征兆

  1. 基本含义
    指桑树和穀树(穀,同“楮树”)两种植物。古时认为这两种树木若在朝廷中异常生长,被视为不祥之兆,象征国家将有灾祸。

    • 典故来源:
      据《尚书·咸有一德》记载,商王太戊时期,桑穀共生於朝,宰相伊陟劝王修德政,最终灾异消失,商朝复兴。
  2. 文化背景
    此类记载反映了古代“天人感应”思想,将自然现象与政治兴衰关联,如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中也有类似引用。


二、成语中的引申义

  1. 比喻意义
    在部分文献中,“桑谷”被引申为“两山之间的谷地”,比喻处于两个强者之间的弱者。
    • 示例:
      如“小国如桑谷,夹于两大国之间”,形容弱势方在强权博弈中的艰难处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十六国春秋》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法白蒻笔飞閟闼车道赪蟞逞智貙豻辍斤绰路马诞谈眈悦道行顶上地烛泛查干粮鬼胡由涵今茹古河海不择细流槐江皇孋荒流皇鸟矫正金陀九旻祭享聚精凝神郡侯可待客道坤极乐顾六情留中缕覼明窗净几挠弱泞潦宁馨频段情海青死乳茗烧镫石蒲属丝贪竞犆牲天祸屠解忘恩文钥误解相与弦月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