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竖刀 ”。 春秋 时 齐桓公 的宦官 寺人貂 谀事 桓公 ,颇受宠信。 桓公 卒,诸公子争立, 寺人貂 等恃宠争权,杀群吏,立公子 无亏 , 齐国 因此发生内乱。见《左传·桓公十七年》。后世用“竖刁”或“竖刀”蔑称 寺人貂 。亦以泛指阉宦奸臣。《史记·齐太公世家》:“冬十月乙亥, 齐桓公 卒。 易牙 入,与 竖刀 因内宠杀羣吏,立公子 无诡 为君。” 明 潘问奇 《五人墓》诗:“ 竖刁 任挟冰山势,緹骑俄成纸虎威。”
“竖刁”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竖刁(也作“竖刀”)是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宦官,原名寺人貂。他因谄媚齐桓公而受宠,掌管内侍及女宫戒令。齐桓公晚年病危时,竖刁与易牙、开方等人发动政变,杀害群臣,拥立公子无亏,导致齐国陷入内乱。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与管仲、齐桓公的关联,可参考《左传》《史记》等史书原文。
《竖刁》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狡诈狡猾、刁滑不够直率。
《竖刁》由竖和刁两个字组成。
竖是一个独立的汉字,部首为立,笔画为一画。
刁是一个独立的汉字,部首为刀,笔画为二画。
《竖刁》的字形起源于古代,原本是指人的傲慢自负以及狡猾狡诈的行为。它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这个意义。
在繁体字中,竖刁的写法为「豎刁」。
在古时候,竖刁的写法并不是现代简化字的形式,而是略有不同。
他的行为总是十分竖刁,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竖气:指傲慢自负的气概。
刁滑:指心机深沉、狡猾狡诈。
竖子:指性格刚愎自用的人。
狡猾、狡诈、奸诈、狡黠。
正直、坦率、诚实、直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