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忠诚可靠之臣。《左传·宣公十五年》:“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 唐 柳宗元 《与顾十郎书》:“赖 中山 刘禹锡 等,遑遑惕忧,无日不在信臣之门,以务白大德。” 明 陈子龙 《通敌实出权宜疏》:“如 唐 人用 回紇 之师,事诚有之,然必中国有信臣精卒,如 李 、 郭 之将, 朔方 、 陇右 之兵,而后可。”
(2).使臣,使者。《韩非子·十过》:“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天子为之发信臣,封密詔,官驰吏奔,往返万餘里。”
“信臣”一词在古籍和现代汉语中有两层核心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忠诚可靠之臣
指被君主信任且恪守职责的臣子,强调品德上的忠诚与能力上的可靠。例如《左传·宣公十五年》提到“寡君有信臣”,即指国君拥有值得信赖的臣属。
使臣或使者
古代文献中,“信臣”也指代执行特殊任务的使者,如《韩非子·十过》中“王其趣发信臣”,即派遣可信的使臣携带重礼出使。
历史典籍中的运用
现代语义扩展
当代语境中,“信臣”可引申为对组织或领导者忠诚、尽职的核心成员,如企业高管或团队骨干。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左传》《韩非子》等典籍,或查阅权威词典。
《信臣》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忠诚的臣子或忠心耿耿的谋士。表示对国家、皇帝或主君忠诚无二,毫不犹豫地奉献一切。
《信臣》的拆分部首是“言”和“臣”,分别位于上下两个位置。其中,“言”是右上方的部首,意味着与语言相关;而“臣”则位于底部,表示与政治、朝廷有关。该字由9画组成。
《信臣》是一个古汉字词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在现代汉字中,仍然使用这个词语,没有特定的繁体字形式。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信臣》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臣字的左部通常写成“卩”,与现代汉字写法中的“亻”有所区别,表示臣子的身份和地位。
1.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信臣,其忠诚深得刘备的信任。
2. 老将军张九龄一生以忠诚为信臣,战功赫赫。
3. 这位国王非常器重他的信臣,并赏识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类似意义的组词有:忠臣、忠诚、忠贞、耿直等。
近义词包括:忠诚、忠厚、忠心、忠贞等。
反义词包括:奸臣、谋臣、叛臣、贪心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