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郊望的意思、郊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郊望的解释

古帝王祭天与日月星辰山川之礼。《淮南子·人间训》:“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报於百姓也;郊望禘尝,非求福於鬼神也。” 高诱 注:“郊,祭天;望,祭日月星辰山川也。”《汉书·王莽传上》:“ 成王 之於 周公 也……赐以附庸 殷 民六族,大路大旂, 封父 之繁弱, 夏后 之璜,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白牡之牲,郊望之礼。” 颜师古 注:“郊即祀上帝於郊也。望谓望山川而祭之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郊望”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祭祀礼仪,由“郊”与“望”两部分构成,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郊望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及山川的仪式。其中:

    • 郊:指在郊外祭天(如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 望:指遥望并祭祀日月星辰、山川等自然神灵。
  2.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淮南子·人间训》:“圣王布德施惠……郊望禘尝,非求福於鬼神也。”东汉学者高诱注:“郊,祭天;望,祭日月星辰山川也。”。另《汉书·王莽传》亦载周成王赐周公“郊望之礼”。

  3. 延伸说明
    郊望属于古代“五礼”中的吉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帝王通过此类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同时彰显统治合法性。

  4. 相关术语
    常与“禘尝”(宗庙祭祀)并称,合称“郊望禘尝”,泛指国家层面的重大祭祀活动。

注:因权威资料较少,以上解释主要依据《淮南子》及汉代注释文献。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礼记》《周礼》等礼制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郊望:一个寓意深远的词

郊望,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由“郊”和“望”组成。它在汉字中的部首和笔画分别是辶和十。

“郊”字的部首是辶,辶是表示“走”的意思。辶部在汉字中通常出现在与行动、移动相关的字中,象征着离开家乡向远方出发的意思。

“望”字的部首是十,代表着十字形的物体。它表示向某一方向看去的动作,可以理解为远方的目光或希望。

词语“郊望”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诗词中。他们喜欢以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愿望,用“郊望”来形容远离尘嚣、追求理想或寻求希望。

在繁体字中,词语“郊望”并没有特别的变化,仍然是相同的形状和结构。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有一种较早的写法是将“郊望”分为两个独立的字“郊”和“望”,分别写在两个句子中,表示在离家远行时向外看望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包含词语“郊望”的例句:

1. 我站在山顶,郊望着遥远的彼岸。

2. 冬日的晨光洒满田野,给人一种宁静的郊望。

3. 在这个繁忙的都市里,我常常怀念郊望、自然的生活。

与“郊望”相关的一些词语或成语如下:

1. 远望:表示从远处向前看,希望或追求远大目标。

2. 山岚:指山间的薄雾,与郊望一同出现,增添诗意。

3. 迷失:与郊望相反,表示迷失方向或迷茫的状态。

总之,郊望是一个具有深远寓意的词语,常被用来表达对未来的期许与向往。无论是古代文人还是现代人,都可以通过郊望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希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