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寒暑针的意思、寒暑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寒暑针的解释

即寒暑表。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政府之良否,恒与国民良否为比例,如寒暑针之与空气然。”参见“ 寒暑表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寒暑针是汉语中对温度计的旧称,指用于测量气温变化的仪器,其名称源自对"寒""暑"两种极端温度的概括性表述。该词最早见于清代文献,是近代科学概念与传统汉语词汇结合的产物。

从构词法分析,"寒暑"二字取自《周易·系辞》"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指代温度变化规律;"针"则源于早期温度计通过汞柱或酒精柱的升降指示刻度,形似指针运动。这种命名体现了汉语通过具象化手段转译科学概念的典型特征。

在应用层面,寒暑针自19世纪传入中国后,主要应用于气象观测、农业耕种和航海导航。据《清史稿·天文志》记载,光绪年间江南制造局已开始批量生产寒暑针,用于各地气象站建设。其刻度采用中国传统十二时辰制与摄氏温标并行的双轨制,这种特殊形制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科技馆。

现代汉语中,"寒暑针"作为历史词汇仍保留在方言和文学作品里,如老舍《四世同堂》中就有"看寒暑针已降到零下"的描写,印证了该词在民国时期的社会通用性。

网络扩展解释

“寒暑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1. 基本定义
    寒暑针即“寒暑表”,是早期对温度计的称呼,用于测量气温冷热变化。其名称由“寒”(冷)和“暑”(热)构成,体现测量温度的核心功能。

  2. 出处与例句
    该词可见于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中的比喻:“政府之良否,恒与国民良否为比例,如寒暑针之与空气然。”此处以寒暑针的灵敏性类比政府与民众的关联性。

  3. 现代使用情况
    当代汉语中,“寒暑针”一词已较少使用,多被“温度计”或“寒暑表”替代。但在部分方言或历史文献中仍可能保留这一表达。

  4. 相关扩展
    “寒暑”本身可指代一年四季(如“历经寒暑”),或直接表示冷热变化(如“寒暑交替”),与“寒暑针”的语义背景有一定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中国积弱溯源论》等历史文本。

别人正在浏览...

巴锦拨冗冁尔出伏春工道快钓丝竹递夫董事会斗八儿妇番语服猛抚镇公羊学派乖叛挂心哈喇子寒酷赫咤槐火黄旄混称鉴衡僭叛嚼舌头积麻尽其在我开阔眼界犒军款眷溃然敛袵理工貍鼬冒钱髦峤衲僧扑朔青虾赏得商奄之变生发沈穆慎终于始使効帅台睡梦数四肆诋四域陶碌陶沐投擿无身遐蹈祥禽饷章乡丈仙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