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捻土焚香的意思、捻土焚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捻土焚香的解释

同“ 捻土为香 ”。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我这里捻土焚香画地炉,我拜罢也忙瞻顾,多谢神灵祐护。”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捻土焚香”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因来不及准备香火,便用搓捻泥土代替焚香,以此表达对神灵的虔诚敬奉。该行为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多用于描述临时或急迫情况下的祭祀场景。

二、出处与典故

出自元代孟汉卿的杂剧《魔合罗》第一折:“我这里捻土焚香画地炉,我拜罢也忙瞻顾,多谢神灵佑护。”。此句描写了剧中人物在匆忙中通过捻土代替香火进行祭拜的情节。

三、结构与用法

四、近义词与相关表达

近义词为“捻土为香”,两者含义及用法基本一致,均体现古代朴素祭祀文化中对心诚的重视,而非拘泥于形式。

五、文化意义

该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心诚则灵”的观念,强调祭祀的核心在于心意而非物质条件。在元杂剧等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刻画人物在困境中仍保持敬畏之心的形象。

网络扩展解释二

捻土焚香

《捻土焚香》是一个成语,含义是指人们在农田或庭院中用秸秆捻成一束,点燃后焚烧,以祭祀祖先或者祈求丰收。

拆分部首和笔画

“捻土焚香”分为3个字,其中“捻”字的部首是手部,共有12个笔画;“土”字的部首是⼟字旁,共有土字的3个笔画;“焚”字的部首是火部,共有10个笔画;“香”字的部首是⼥子刂,共有9个笔画。

来源

“捻土焚香”最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礼记·祭义》,在古代社会,人们用土和秸秆捻成小捆,然后点燃烧掉,以示对祖先的尊重和敬意。

繁体

繁体中,“捻”字为「捻」,“土”字为「⼟」,“焚”字为「焚」,“香”字为「⼥爿」。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形态与现在有所不同。研究古代文献可以发现,“捻”字在《说文解字》中写作「撚」,意为用手指旋转;“土”字在《说文解字》中写作「士」,意为土地;“焚”字在《说文解字》中写作「炃」,意为焚烧;“香”字在《说文解字》中写作「香」,意为芳香。

例句

1. 今年的丰收,我们一起来捻土焚香,祈求一年的辛勤劳作能够得到收获。

2. 在祭拜祖先时,我们要按照传统习俗,捻土焚香,表示对祖先的敬意。

组词

1. 捻柴:指用手指捻弄木柴或火种,引火燃烧。

2. 焚书坑儒:指古代焚烧儒家经典书籍及坑杀儒者,形容权势者的残暴行径。

近义词

1. 焚香祭祖

2. 手捻秸秆祷告

反义词

没有明显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