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火焚烧野草。《诗·大雅·旱麓》“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汉 郑玄 笺:“柞棫之所以茂盛者,乃人熂燎,除其旁草,养治之使无害也。” 宋 苏辙 《次迟韵示陈天倪秀才侄孙元老主簿》:“条枚失熂燎,中林化薪蒸。”
“熂燎”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诗经》相关注释或汉代郑玄的笺注原文。
熂燎(xī liáo)是一个汉字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它的意思是火焰燃烧或火灾的烈火。
拆分部首和笔画:熂燎由火(huǒ)和尧(yáo)两个部首组成,它总共有13个笔画。
来源:熂燎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襄公二十年》中的一句话:“熂燎焚多害。”这里指的是大火燃烧造成的伤害。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
繁体:熂燎的繁体字为「煜燎」。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熂燎」的写法有所不同。在《说文解字》中,「熂」字古写作「鬱」,表示火焰蓬勃的样子;而「燎」字古写作「㷫」,表示火光照亮。
例句:他一把将熂燎扔进篝火里。
组词:熂燎烈焰、熂燎天下、熂燎烧尽。
近义词:火焰、烈火、火光。
反义词:熄灭、熄火、熔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