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熂燎的意思、熂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熂燎的解释

纵火焚烧野草。《诗·大雅·旱麓》“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汉 郑玄 笺:“柞棫之所以茂盛者,乃人熂燎,除其旁草,养治之使无害也。” 宋 苏辙 《次迟韵示陈天倪秀才侄孙元老主簿》:“条枚失熂燎,中林化薪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熂燎是中国古代农事活动中焚烧草木的传统方式,具体指焚烧田间的杂草或残留作物以肥田。《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烧草肥田”,这一解释源自《说文解字》对“熂”字的注解:“熂,烧荒也。从火,息声。”《古代汉语词典》进一步说明,“熂”特指有控制地焚烧,不同于普通纵火行为,其目的是“杀草为肥,以利耕种”。

从字源结构分析,“熂”字由“火”与“息”构成,暗示焚烧后需及时止息火势,避免蔓延成灾;“燎”则从“火”从“尞”,《说文解字注》指出其本义为“放火焚田”,后引申为祭祀时焚柴告天的仪式。二者组合使用时,常见于古代农书记载,如《齐民要术》提到“凡开荒山泽田,皆正月熂燎”,强调焚烧草木的时间节点与土壤改良的关联。

在历史文献中,熂燎与“火耕水耨”的耕作制度密切相关。据《汉书·地理志》载,江南地区“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汉中淫失枝柱,与巴蜀同俗”,侧面反映了熂燎作为南方农耕技术的重要组成。现代农史研究显示,这种焚烧法能使土壤短期内增加磷、钾等养分,但长期过度使用会导致地力衰退。

网络扩展解释

“熂燎”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用法与背景

  1. 农业管理:古人通过焚烧野草保护树木生长,如《诗经》中提到的柞树、棫树因定期焚烧旁草而茂盛。
  2. 文学引用:宋代苏辙在《次迟韵示陈天倪秀才侄孙元老主簿》中写道“条枚失熂燎,中林化薪蒸”,描述焚烧后林木的变化。

结构与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诗经》相关注释或汉代郑玄的笺注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暴裂劖刈畜妻养子出御撮引荡荡悠悠堕倪風流體诡遇含章殿河洛恒所护腊教主家人子解息几将极美凈门胫如荆条镌损具保蟨鼠军厅看阶孔鼎夸赞陵持令年轮轴噜囌猫步昴星团梦梦铳铳藐视末风内容提要内神朋充披襟解带跷足抗首庆诞青茅欺饰认影为头日不暇给爇节若酒三十六天罡呻嚬沈阳死格嘶韵推索顽鄙吴刚祥祉闲可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