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顽鄙的意思、顽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顽鄙的解释

愚钝鄙陋。语出《老子》:“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王弼 注:“无所欲为,闷闷昏昏,若无所识,故曰顽且鄙也。” 汉 王充 《论衡·别通》:“故多闻博识,无顽鄙之訾;深知道术,无浅闇之毁也。”《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吏者民命,而常顽鄙,今如并之,吏多选清良者造职,大化宣流,民物获寧。” 唐 畅当 《自平阳馆赴郡》诗:“奉恩谬符竹,伏軾省顽鄙。”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一:“僕顽鄙之资,无与於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顽鄙”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顽鄙”指愚钝鄙陋的状态,常形容人缺乏见识或思想闭塞。该词出自《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王弼注解说,这是描述一种无欲无求、浑浑噩噩、看似愚钝无知的精神境界。

二、文献用例

  1. 哲学经典
    汉代王充在《论衡·别通》中强调博学的重要性,提到“多闻博识,无顽鄙之訾”,即知识广博可避免被诟病为愚昧。
  2. 诗词引用
    唐代诗人畅当在《自平阳馆赴郡》中写道:“奉恩谬符竹,伏轼省顽鄙”,表达自省之意。宋代梅尧臣也有“虽然甚顽鄙,内顾无过当”的诗句,谦称自身愚钝。

三、构成解析

四、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献或对人物品性的评价,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单纯贬义,其本义更贴近道家思想中“大智若愚”的哲学表达。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老子》及王弼注本,或查阅《论衡》《三国志》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顽鄙

顽鄙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思想愚昧、无知、迂腐、拘谨。这个词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的个性或性格。顽鄙常常用来批评那些思维狭窄、不愿接受新鲜事物、落后保守的人。

下面是对顽鄙这个词的构造分析:

部首:页部 (页字旁)

笔画:共12笔

顽鄙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繁体汉字中,它的写法与简体汉字相同,是“頑鄙”。在古代汉字中,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顽”有时会以繁体字“頑”来书写。

以下是几个使用顽鄙这个词的例句:

1. 他的顽鄙思想阻碍了他的个人发展。

2. 这个政党的观点太顽鄙了,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3. 她的行为举止就像是一位顽鄙的守旧者。

以下是一些与顽鄙相关的词语:

1. 迟钝:形容思维迟缓,反应迟钝。

2. 守旧:形容固执、不愿接受新事物的人或思想。

3. 愚昧:形容知识浅薄、思维狭窄。

与顽鄙相反的词语有:

1. 开明:形容思想开明、接受新事物的人或思维。

2. 先进:形容具备先进思想、行为的人或事物。

3. 洞察:形容眼光敏锐、能够看透问题本质的人或思维。

总之,顽鄙这个词语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思维固执、迂腐、无法接受新鲜事物的人。通过了解这个词的构造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