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密摺的意思、密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密摺的解释

秘密奏折。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密摺沥陈,仰祈圣鉴事。”《文史知识》1985年第11期:“ 朱寿朋 从中采集廷寄上谕和密折,编入《光绪朝东华录》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密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专指性的复合词,由“密”与“摺”二字构成。“密”取“隐秘、机密”之义,强调内容的非公开性;“摺”原指折叠的纸张或文书,后特指古代官员呈递的奏章类文书。二者结合后,“密摺”专指中国古代官员绕过常规行政流程、直接向皇帝呈递的机密奏章,其内容不经过内阁或六部审阅。

从制度功能来看,密摺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密疏”,但制度化发展于明清时期。据《明史·职官志》记载,明成祖时期允许官员“封章密奏”,清代雍正年间则通过设立军机处完善密摺制度,形成“凡紧要事务,俱用摺奏直达御前”的行政模式。密摺内容涵盖吏治监察、军事动态、民生舆情等敏感信息,例如《清实录》收录的曹寅密摺中,便包含江南地区粮价波动与民间舆论的详细记录。

文书形制方面,密摺需以黄绫封套密封,封面标注“密”字以示区别。传递过程由专属驿道或亲信人员完成,确保信息直达御览。这种制度既强化了皇权对官僚体系的控制,也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非官方的信息渠道。现代学者指出,密摺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具有“双轨制”信息传递的典型特征,体现了封建集权制度下的权力制衡智慧。

网络扩展解释

“密摺”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指秘密奏折,主要用于古代官员向皇帝直接呈递机密事务的文书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密摺”由“密”(秘密)和“摺”(同“折”,指文书)组成,意为密封的机密奏章,内容通常涉及敏感政务或官员间的检举。例如,清代官员端方曾通过密摺向皇帝建议消除满汉隔阂。

  2. 历史背景与用途

    • 在清代,密摺制度是重要的政治沟通方式,官员可绕过常规流程直接上奏,皇帝则通过“朱批”回复。
    • 这类文书常见于处理边疆事务、官员监察或突发事件,如《光绪朝东华录》中收录的密摺即属此类。
  3. 字义拆分

    • 密:包含“隐蔽”“关系紧密”“细致”等含义,此处强调内容的机密性。
    • 摺:通“折”,指折叠的文书,后演变为公文形式。
  4. 读音与演变

    • 拼音为mì zhé(“摺”现代多读zhé,但古音可能为shé,需结合文献上下文判断)。
    • 现代汉语中,“密摺”一词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研究或古籍文献。

如需进一步了解制度细节,可参考《清史稿》或《光绪朝东华录》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奥兰抱儿当户饱饭材女慈闱从星杜谏敦促敦信耳檐儿恶誓反狱风前残烛改土为流高儁鬲昆垢翫合甲诃谑花冢火节胡星讲言涧槃勦捕教唆犯镜见金源金镯九重阁拘罢浚浚考据学矿税丽影马蟥马赀木齿丹媻跚平晓噗楞楞乾暵穷年尽气骑者善堕染青荣昌上公扇枕温被沈吉铁路十二月律实干诗国水霸水蛇熟间松花绿王建侮食衔璅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