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纪的意思、西纪的详细解释
西纪的解释
西方终极之地。 元 贡师泰 《黄河行》:“或云 崑崙 之山出西纪,元气融结自兹始。”
词语分解
- 西的解释 西 ī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
- 纪的解释 纪 (紀) ì 记载:纪年。 * 。纪行(妌 )。纪实。纪念。纪传(刵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纪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
专业解析
西纪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西方国家的纪年方式,尤其特指公元纪年法(即基督纪年)。该词由“西”(指西方)与“纪”(指纪年、纪元)组合而成,体现了近代中国在接触西方历法体系时对其的指称。
详细释义
-
基本含义:
- 指公元纪年法(Anno Domini,缩写为A.D.),即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诞生年份作为纪年起点(公元元年)的历法系统。这是当今国际社会最通用的纪年方式。
- 泛指西方国家采用的历法和纪年体系,区别于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帝王年号纪年等。
-
词源与背景:
- 该词产生于晚清至民国时期,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知识界开始系统接触并翻译西方历法、历史著作。在介绍西方历史事件的时间时,需要明确其纪年标准与中国传统纪年的不同,“西纪”一词应运而生,用以标注或说明事件发生在公元纪年体系下。
- 例如,在翻译西方历史书籍或撰写涉及西方历史的文章时,常用“西纪某年”来标明时间。
-
用法与示例:
- 常出现在历史文献、翻译作品或早期介绍西方文化的文本中,用于标注公元年份。
- 示例:“法国大革命爆发于西纪1789年。”(意为:法国大革命爆发于公元1789年。)
- 有时也与“中历”(中国历法纪年)相对应使用。
-
现代使用:
- 在现代汉语中,“西纪”一词的使用频率已大大降低,显得较为书面化和古旧。
- 更常见的表述是直接使用“公元”或简称“X年”(在语境明确指公元纪年时)。例如,“公元前221年”、“公元2023年”或“2023年”。
- 其历史含义和作为特定时期文化接触产物的身份,使其主要存在于历史文献或相关学术讨论中。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作为最权威的大型汉语语文辞典之一,《汉语大词典》收录了“西纪”词条,明确其释义为“即公元。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元”。这为词义提供了最核心的学术依据。
- 《辞海》:这部综合性辞典在历史、文化相关条目中,对涉及西方历史时间的表述方式有所阐释,间接印证了“西纪”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对公元纪年指称的用法及其背景。
- 近现代历史文献与翻译著作:晚清民国时期出版的大量翻译西方历史、政治、科学著作,以及当时学者撰写的介绍西方文化的文章,是“西纪”一词实际应用的主要语料来源,体现了其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实际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西纪”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综合搜索结果可总结如下:
一、基本含义
-
地理概念
“西纪”指西方终极之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描述地理方位。例如元代贡师泰的《黄河行》提到“或云崑崙之山出西纪,元气融结自兹始”,此处“西纪”指昆仑山所在的西方尽头。
-
时间纪年(存在争议)
有资料提到“西纪”源自《汉书·律历志》,表示以汉武帝即位年份为起点的历史时间推算方式。但此解释在其他权威来源中未明确提及,可能为混淆或衍生义。
二、补充说明
- 字形解析
“西”为方位词,指日落方向;“纪”可指法度、终极,组合后引申为西方边界。
- 现代用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文学引用。部分网络资料存在误用或调侃性例句(如“西纪行”),需注意甄别。
三、建议
若需引用该词,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古籍或词典中的地理含义,并注意上下文语境。对于时间纪年的解释,需进一步查证《汉书》原文或其他史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盎司白翰暴谩奔鲸不检蛏苗臭子儿出谋献策蹙敛旦过寮點洗雕瘁帝履豆渣芳津防御使風塵之警风物富贵显荣公帑乖贰顾护过隙白驹国宅慧照嘉德精谛记述鸠哺空誉扣布扣盘扪龠跨刀老寋辣味两济利令志惛内河船佥宪请水起弄穷地鼽荼染旧作新忍容软木砖商云声说侍案鸤鸠氏士姓肃纷特绝托息望云骓为臣稳获挦毛嚣闹洗兵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