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尽日。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帝( 宣帝 )常以季秋之月,泛蘅兰云鷁之舟,穷晷係夜,钓於臺下。”
“穷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读:
“穷晷”意为“犹尽日”,即指整日、全天,表示时间上的穷尽。其中: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王嘉的《拾遗记·前汉下》:
“帝(宣帝)常以季秋之月,泛蘅兰云鷁之舟,穷晷繫夜,钓于臺下。”
此处描述汉宣帝在秋季乘船垂钓,从白天持续到夜晚,强调时间延续之长。
“穷晷”属于文言色彩较浓的词汇,多用于描述时间上的完整性或持续性,常见于历史典籍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但可通过字面意义及古籍用例理解其内涵。
穷晷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时间的流逝得很慢,时间像是一滴一滴地流淌出来。它代表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漫长感,通常用于描述等待、煎熬或无聊的情境。
穷晷由两个部首组成。字的上部分是穴(xué),下部分是日(rì)。穷晷共有11画。
穷晷是一个古代汉字,最早出现在《尔雅》一书中。它的繁体形式为「窮晷」,窮即穷的另一种写法。
在古代,穷晷的写法稍有不同。上部分的穴字写成了宀,下部分的日字则保持不变。这种写法源自甲骨文时期,逐渐演变成现代的形式。
1. 在等待的过程中,时间变得穷晷无比。
2. 学生们静坐着,时间仿佛变成了穷晷。
穷晷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成多种词语,例如:
1. 穷晷之年:指过得非常慢且令人痛苦的年份。
2. 穷晷漫漫:形容时间过得极慢。
1. 时光荏苒:表示时间过得很快,与穷晷的含义相反。
2. 缓慢漫长:形容时间过得非常慢。
1. 急速飞逝:表示时间飞逝得非常快,与穷晷的含义相反。
2. 短暂:表示时间很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