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静的意思、希静的详细解释
希静的解释
虚无寂静。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 元 倪瓒 《萧闲馆夜坐》诗:“躁烦息中动,希静无外聆。”
词语分解
- 希的解释 希 ī 少:希少(僶 )。希罕。希奇。希有。希世。 盼望:希望。希冀。希图(心里盘算达到某种目的)。希求(a.希望得到;b.希望和要求)。 笔画数:; 部首:巾; 笔顺编号:
- 静的解释 静 ì 停止的,与“动”相对:静止。静态。静物。平静。风平浪静。 没有声音:安静。寂静。僻静。冷静。肃静。静悄悄。静穆。静谧。静默。静观。静听。 安详,闲雅:静心。静坐。 古同“净”,清洁。 姓。 动
专业解析
"希静"是一个较为古雅且少用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古典文献语境中解析:
一、 词义解析
- 希:
- 本义指“稀少”、“罕见”(《说文解字》:“希,疏也。”)。
- 引申为“稀疏”、“微弱”,如“大音希声”(《道德经》)。
- 亦有“企望”、“仰慕”之意。
- 静:
- 本义指“安定不动”、“没有声响”(《说文解字》:“静,审也。”段玉裁注:“安静本字当从立部之竫,静其假借字也。静者,审也。”)。
- 引申为“平和”、“安宁”、“恬淡”。
二、 “希静”的合成含义
结合“希”与“静”的含义,“希静”主要形容一种极其稀少、近乎于无的安宁、寂静状态。它描述的不仅是物理环境的安静,更强调一种超脱、空灵、近乎虚无的宁静境界,带有哲学或审美的意蕴。
- 本义侧重:指环境或声音极其稀少、微弱,以至于达到一种极致的寂静。例如形容深山古寺、人迹罕至之地的空寂。
- 引申义侧重:形容心境或氛围达到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极其平和安宁的状态。常用于描述隐逸之士的心境或特定的审美意境。
三、 古典文献中的意蕴
“希静”的意境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密切相关:
- 道家渊源:其意境深受道家追求“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思想的影响。“希”所蕴含的“稀少”、“微弱”乃至“近乎虚无”的状态,与“道”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相通,指向一种超越感官、回归本源的寂静。
- 审美意境:在古典诗文和艺术评论中,“希静”常用来描绘一种空灵、幽远、淡泊的意境,是文人雅士追求的精神境界。
四、 总结释义
“希静”的核心含义可概括为:
形容极其稀少、微弱以至于近乎虚无的安宁、寂静状态。既可用于描述物理环境的空寂无声,更深层地指向一种超然物外、恬淡虚无的心境或高远空灵的审美意境,富有哲学意蕴。
参考来源:
- 许慎 撰, 段玉裁 注.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对“希”、“静”字源的权威解释)
- 王力 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务印书馆. (对“希”、“静”常用义项的归纳)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商务印书馆. (收录并解释古汉语词汇)
- 老子. 《道德经》. (体现“希静”哲学意蕴的核心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希静”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使用场景进行区分:
一、中文词汇释义
拼音:xī jìng
释义:指虚无寂静的状态,常用于哲学或文学语境,形容心境或环境的超然宁静。
出处与例句:
-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提到“涉希静之涂”,强调从浮躁转向平静的修养过程。
- 元代倪瓒《萧闲馆夜坐》用“希静无外聆”描绘摒除杂念、专注聆听的意境。
字义分解:
- 希:含“稀少”“盼望”之意,如“希冀”“希求”。
- 静:表示安定、无声,如“静止”“静谧”。
名字寓意:
作为人名时,“希静”寄托了温文尔雅、内心平和等品质,音律优美且富有文化内涵。
二、药品名称
药品信息:
“希静”是盐酸洛美利嗪片的商品名,属于处方类脑血管药,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
- 用法:成人每日两次,每次5mg,需根据症状调整剂量。
- 副作用:可能出现困倦、眩晕、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若为文学或哲学讨论,“希静”指向精神层面的宁静;若涉及医学,则特指特定药物。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确认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案扤半懂不懂傍贯棒喝谤怨罢箸别簿闭治不悱不发不王蚕妾潮荡紞紞丹禁倒锁遏刘甘贱甘州破隔行扫描寡二少双古淡榖子交心酒嘉兴市惊魂落魄僸僸九隆苴秸懒汉鞋凌夷轮班谋材懦庸齐虚儒林三珪三考吏三老四少三有跚橇适人时遇水亭松房堂案镋叉慝人跳栏推盘徒讬空言往素玩火伟烈温柔体贴乌龙尾遐暨相说闲美宵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