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凌夷的意思、凌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凌夷的解释

[decline] 衰落;衰败

详细解释

陵夷。衰败;走下坡路。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今之三公,有古之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之任重於三公。凌夷已来,其渐久矣。”《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今威柄凌夷,藩臣跋扈。”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昔 王衍 好 老 庄 ,天下皆师之,风俗凌夷,以至南渡。” 清 翁照 《咏史》诗:“霸业復凌夷,私门势强悍。”

淩夷:衰落,衰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 太原 耿氏 ,故大家,第宅弘阔。后凌夷,楼舍连亘,半旷废之。” 清 冯桂芬 《吴氏祭田记》:“晚近士大夫,身都富贵,具钟鼎之养,而庙貌不设,祭田不备者有之,盖礼意之凌夷久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凌夷”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凌”和“夷”两个语素构成。“凌”本义为侵犯、欺压,引申为逐渐逼近;“夷”原指平坦,后衍生出“削平”“衰微”之意。两者组合后,词义融合为“逐渐衰败、走向没落”,多用于描述家族、事业或社会状态的渐变式衰落。例如:“百年望族,终因后继无人而日渐凌夷。”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如归有光《祭方御史文》:“公孙之兴,爰自阙里。曰维元季,运属凌夷。”其词义与“陵夷”相通,属于同源异形词。《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2卷第987页将其释为“衰落;衰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824页标注其书面语属性,强调渐进性特征。

在语用层面,“凌夷”常与“日渐”“逐渐”等副词搭配,突显时间维度上的持续性衰微过程,如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载:“天下之势力,自近而远,日以凌夷。”其语义强度高于“衰退”,弱于“覆灭”,多用于文史论述或评析性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

“凌夷”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其核心含义可综合权威资料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凌夷”意为衰落、衰败,常用来形容国家、家族、风俗等从兴盛转向没落的状态。例如“国势凌夷”“风俗凌夷”等表述(,)。

二、古籍例证

  1. 《后汉纪》:晋代袁宏提到“凌夷已来,其渐久矣”,指制度逐渐衰败()。
  2. 《浣纱记》:明代梁辰鱼用“若免凌夷”表达避免国家衰落的愿望()。
  3. 《聊斋志异》:描述家族“凌夷”后楼舍荒废的景象()。

三、异体与关联词

四、注意点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提到“形容声音减弱”,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或权威词典佐证,建议以“衰败”为核心含义。

五、现代使用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学领域,如:“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冲击下面临凌夷之虞。”(可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使用)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例句或辨析近义词,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半路修行鬓垂察今知古称喜驰田楚雨赐绯大匠运斤稻收倒牙鼎沸独贵独贱泛采防潮飞鼠獦狚鼓吹手孤凄古谊鹤帐后夫怀铅握椠户头翦夺剪切焦脆蛟鳄解夏草济美金隧击壤机上肉絶肠絶经课题阔少爷郎君老爷爷撂过手六角毛嫱麻织品飘荡箐道情况轻霞勤密权忮躯顔石灰水收籴熟梅天苏莫遮泰运天时不如地利不如人铁蒺藜骨朶相犯象觯小市民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