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锡荡锣的意思、锡荡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锡荡锣的解释

一种刑具。《天雨花》第二一回:“一样叫做锡盪锣,是用熟铜打成盪锣之式,又将铁索穿了,用鲜红炭火堆砌锣中,却向人背上熨烙。受之者必皮焦肉烂,火毒攻心而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锡荡锣,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尤其是昆曲、苏南吹打等)中使用的一种特色打击乐器,属于锣类乐器的一种变体。其名称、形制及演奏方式均具有鲜明特点:

  1. 名称释义与读音

    • 锡荡锣 (Xī dàng luó):该名称直接反映了乐器的材质和音响特征。
      • 锡 (Xī):指锣的材质主要为锡或锡合金(常为响铜含锡量较高),区别于一般大锣、小锣的铜质。锡质使其音色更清脆、穿透力强。
      • 荡 (Dàng):生动描述了演奏方式。演奏时,演奏者将锣悬空持握(通常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锣边或穿过锣绳),通过手腕的快速抖动、摇晃(即“荡”)使锣片自由振动发声,而非用槌敲击固定点。这种演奏法产生持续、颤动的音响效果。
      • 锣 (Luó):点明其属于锣类乐器的基本属性。
  2. 形制特征

    • 锡荡锣通常体形较小,直径一般在 10 至 15 厘米左右。
    • 锣面较薄,边缘通常无卷边或卷边较浅。
    • 中心无脐(即锣心不凸起)。
    • 锣边常钻有小孔,穿系绳索或皮条,便于手持。
  3. 演奏方式与音响效果

    • 如前所述,其核心演奏法是“荡”——通过手腕的快速抖动、摇晃使锣片自由颤动发声。
    • 这种演奏方式产生的音响高亢、尖锐、清亮,带有明显的颤音(抖音)效果,音长相对自由可控制。
    • 音色极具穿透力,在乐队中常担任色彩性装饰或特殊效果声部,用于渲染特定情绪(如紧张、诡异、滑稽)或模拟自然声响(如水声)。
  4. 历史渊源与应用

    • 锡荡锣是吴越地区(尤其是苏南、上海、浙江一带) 传统戏曲(如昆曲)和民间器乐(如十番锣鼓、苏南吹打)中的重要特色乐器。
    • 在昆曲中,它常用于伴奏武戏或某些特定的文戏场景,制造特殊氛围。
    • 在十番锣鼓等吹打乐中,它是“细乐”(小件打击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同鼓、板鼓、大锣、小锣、钹、木鱼等配合,形成丰富多变的锣鼓经。
  5. 文化价值与现状

    • 锡荡锣及其独特的演奏技艺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尤其代表了江南丝竹及戏曲伴奏音乐的细腻与丰富。
    •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昆曲艺术、苏南吹打等国家级非遗项目),锡荡锣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艺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 在现代民乐演奏和戏曲伴奏中仍有应用,但使用范围相对专一。

锡荡锣是一种源于中国江南地区传统戏曲和民间器乐的小型打击乐器。其名由“锡”(材质)、“荡”(独特的抖动演奏法)、“锣”(类别)三字构成。以锡或高锡合金制成,体小面薄,通过手腕抖动悬空演奏,发出高亢、清亮且带有持续颤音的独特音响,在乐队中主要起色彩装饰和营造特殊氛围的作用。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吴越地区戏曲和吹打乐的重要特色乐器,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锡荡锣”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基本含义

  1. 刑具说(主要解释):
    根据《天雨花》等文献记载,锡荡锣是一种古代残酷的刑具。其结构为熟铜制成的“盪锣”(形似容器),内部填充烧红的炭火,通过铁索固定后熨烙犯人背部,导致“皮焦肉烂,火毒攻心而死”。

  2. 声音比喻说(存疑):
    部分词典提到其形容“声音洪亮、回响悠长”,可能源于铜制乐器的特性,但此解释缺乏权威文献佐证。

二、使用场景

三、辨析与争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天雨花》原文或相关历史刑具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薄笨车兵不雪刃并刀濒海参罚乘虚而入陈家巷池鱼林木初衣当堵东蒙客断路仿古饭盒飞毂和颜说色晃瀁缓急相济麾城会阴豁喇喇简毕健鬭将军佩解劝急就警扰九姻康爵考庙匡救蜡弹李摩云笼制笼烛明农抹灰末涓沐食蓬雀弃旧迎新牣充桑里三章法蛇筋声交胜友如云神气十足书面语岁事泝述天壤王郎铁布凸镜万口一谈温恂五是夏半小才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