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亲近宠幸。《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季末闇主,不知损益,斥远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远,便辟褻狎。”《新唐书·刘蕡传》:“塞阴邪之路,屏褻狎之臣。”
(2).轻慢,不庄重。《北史·韩麒麟传》:“宜令武官习弓矢,文官讽书传,无令缮其蒲博之具,以成褻狎之容。” 唐 韩愈 《南山诗》:“虽亲不褻狎,虽远不悖谬。”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端本堂》:“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褻狎如此。’”
亵狎(xiè xiá)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负面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轻慢不庄重、行为放荡,多用于描述逾越礼节规范或道德底线的言行。以下从权威辞书及文献角度分层解析:
轻侮不敬
指态度轻浮,对人或事物缺乏应有的尊重。
《汉语大词典》:亵狎谓“轻慢,不庄重”。如古人云“亵狎君子,罔以尽人心”(《礼记》注疏),强调对贤者不可轻慢。
行为放荡
特指在男女关系或社交中逾越礼节的亲密举动,含猥亵之意。
《古代汉语词典》:释为“行为不严肃,尤指男女间过分亲昵”。如《北史·司马消难传》载“消难性贪淫,轻为亵狎”,斥其品行不端。
本义指贴身衣物(《说文解字》:“亵,私服也”),引申为亲近而不庄重,如“亵玩”(随意玩弄)。
原指亲近熟悉(《说文》:“狎,犬可习也”),后衍生为态度轻佻,如“狎昵”(过分亲热)。
二字组合强化了逾越分寸的亲近与放肆之意。
《宋书·颜延之传》:“轻肆亵狎,不避风节”,批评言行失检、有伤风化。
《朱子家训》:“不可亵狎于闺门之内”,强调家庭中需守礼防微杜渐。
词语 | 侧重方向 | 程度差异 |
---|---|---|
亵狎 | 行为放荡+态度轻慢 | 含道德谴责 |
轻佻 | 言行浮薄不庄重 | 程度较轻 |
猥亵 | 性意味明显的下流举动 | 程度更重,涉违法 |
今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批判性语境(如“亵狎女性”“言行亵狎”)。需注意其强烈贬义色彩,与“戏谑”“调侃”等中性词严格区分。
参考资料:
“亵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è xiá,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亲近宠幸
指君主或上位者过度宠信、提拔身边的小人,导致忠良之臣被疏远。例如:
轻慢、不庄重
形容举止或态度轻浮随意,缺乏尊重。例如:
其他补充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正式语境,现代汉语较少使用。其反义词可理解为“庄重”“敬重”,近义词则包括“狎昵”“轻慢”等。需注意,“亵狎”与“狎亵”(xiá xiè)含义部分重叠,但后者更侧重淫秽或不雅行为。
爱吝罢弃贬没不庭逋仙采攫扯铃踌躇不前黜废春敷蠢左词曹簇合褡膊乏竭凤翥龙蟠愤恨不平分雪观覰古本还声函订好望角惶窘欢若平生花相昏惑接战怜哀灵篇六经潞佛子末务木料粘合剂年经国纬拗字莆仙戏期求纃缞狨坐扫射赏翫生荣死衰沈泒甚末书板数目字枢垣死缓肃覆旺兴委黄无次相狎乡下人小脚霞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