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ber;lumber;wood] 准备用于或构成一个建筑物的部分的一块较大的方木或修整过的块木
房顶木料
初步加工后具有一定形状的木材。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沉文瑞公家书》:“既有自备木料,官木料不必用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至於这里的货物,只有木料、药材是办得的。” 杨朔 《海市》:“解放战争一打响,我转移出去,经常在海上给*********运粮食、木料和硫磺。”
“木料”指经过初步加工、具有一定形状的木材,主要用于建筑、家具制造等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加工状态
木料是原木经过切割、修整等初步加工后的形态,通常为方木或块状。例如,制作家具前需将原木加工成规格统一的木条或板材,这类半成品即称为木料。
用途
主要用于建筑结构(如房梁、屋顶)和器物制造(如家具、工艺品)。清代文献记载木料用于官民建筑,现代则常见于家具、雕刻等精细加工。
种类与特性
与“木材”的区分
木材泛指采伐后的树干(未加工或仅粗加工),而木料特指已按需求切割成特定形状的材料。
总结来看,木料是介于原木与成品之间的加工阶段材料,其形状和用途决定了后续制品的结构和性能。
《木料》是由“木”和“料”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在汉语中指的是木材或木制品。木料是指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方面的木材材料。
《木料》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木”部表示木材一类的事物,而“料”部表示材料。
“木”的笔画数为4,属于简体字;“料”的笔画数为10,也属于简体字。
《木料》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木”和“料”的使用。这两个字分别独立存在并具有相应的意义,后来合并成《木料》这个词,用来指代木材。
《木料》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木料」,字形保持相对简单,只是结构稍有变化。
在古代,字形有所变化,但是字义没有太大差异。以《说文解字》为例,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如下:
木:林立也。
料:得也。
1. 他买了一些优质的木料来建造家具。
2. 这座房子的结构坚固,使用的木料选材精良。
木工、木制品、木材、木炭、木质
木材、木块、木头
铁料、塑料、石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