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狨坐的意思、狨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狨坐的解释

见“ 狨座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狨坐(róng zuò),指古代以金丝猴皮制成的坐垫,是宋代高级官员身份地位的象征性用具。其详细释义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字义与材质

  1. “狨”指金丝猴

    狨即金丝猴,其皮毛呈金黄色,柔软珍贵。《汉语大词典》释“狨”为“哺乳动物,猿猴类,体矮小,毛黄色,俗称金丝猴”。

  2. “坐”通“座”

    指供人安坐的垫具,古代文献中常以“狨坐”“狨座”并见,如宋代《演繁露》载:“狨坐,以狨皮为坐褥也。”。

二、使用制度与文化象征

  1. 官员品阶标识

    宋代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或亲王方可使用狨坐,彰显尊贵身份。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明确记载:“从官狨坐,自执政以上用之。”

  2. 礼仪与特权象征

    狨坐不仅是实用坐具,更是朝堂礼仪的一部分。官员出行时铺设狨坐,成为权力可视化的标志,如《宋史·舆服志》提及“宰相至寺卿用狨座”。

三、工艺与形制

狨坐以整块金丝猴皮缝制,毛色光润,质地轻暖。宋代笔记《铁围山丛谈》描述其“毛深温厚,如金缕闪烁”,常配紫罗衬底,与官袍色彩呼应。

四、文学意象

狨坐频繁出现于宋人诗文,隐喻仕途荣显。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感慨:“少年狨坐拥,老去布衣单”,以狨坐的得失暗喻宦海沉浮。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狨"字释义

    http://www.hydcd.com/cd/htm13/136415.htm

  2.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4. 《宋史·舆服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5.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中华书局1983年版
  6.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狨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本义解析

“狨坐”指用狨皮缝制而成的坐褥。狨是一种类似猴子的动物(分布于四川等地),其脊背长有金黄色长毛,古人取数十片狨皮缝制成坐垫,价值昂贵,成为宋代高官的身份象征。例如,文臣两制官员、武臣节度使以上方可使用()。

二、引申含义

该词常借指身居要职的重臣,常见于宋代文献。如刘克庄《贺新郎·戊戌寿张守》中“庆元狨座”暗喻权臣地位,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官员乘轿搭“狨坐”出行引发民愤( )。

附:相关扩展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低权威性古籍解析网页,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权威文献进一步确认。

别人正在浏览...

八疵斒斓俵拨愎戆猜头儿参随朝衣东市察判疮科春满人间逮下大刑斐尔高程鬼国石黄甲驩浃活字典湔洗解甲休兵稽废锦鳞书激贪酒豪举目千里开端科刑况荣跨险老婆龙辕颅盖骂说梅夏默默无言排摈品地牵附漆园软语瑞禽散诞嬗变蛇米圣通收秋说载倘然挑刺提婚亭主脱械土域顽闇蜈蚣船衔沙填海闲疏衔绁喜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