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璽策 ”。玉玺和册命文书。《晋书·王谧传》:“及 玄 ( 桓玄 )将篡,以 謐 兼太保,奉璽册诣 玄 。”《魏书·术艺传·王显》:“四年正月, 世宗 夜崩, 肃宗 践祚。显参奉璽策,随从临哭,微为忧惧。”《魏书·术艺传·王显》:“及 世宗 崩, 肃宗 夜即位,受璽册。” 清 洪昇 《长生殿·闻铃》:“寡人自离 马嵬 ,饱尝辛苦。前日遣使臣賫奉璽册,传位太子去了。”
“玺册”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术语,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如下:
“玺册”由“玺”(帝王印信)和“册”(册命文书)组成,特指帝王用于封赐、传位等重大仪式的玉玺与册命文书。例如《晋书》记载桓玄篡位时,王谧曾“奉玺册诣玄”,即指传递象征皇权的印信与文书。
玺册不仅是政治工具,更是古代礼制与权力结构的缩影。其使用严格遵循等级制度,如清代洪昇《长生殿》中“受玺册”情节,凸显皇权交接的庄重性。
如今玺册作为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物,常见于博物馆与文献研究,部分藏品具有极高历史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中的玺册使用案例,可参考《晋书》《魏书》等典籍原文。
《玺册》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是“玺”和“册”。
部首:王(wáng)
笔画:玺(9画)册(5画)
《玺册》源自于古代的史书或文献中;
“玺”的意思是皇帝使用的印章,表示权力和尊贵的象征;
“册”的意思是书籍、文件、记录的意思。
《玺册》的繁体字为“璽冊”。
古代写作《玺册》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因为汉字的书写形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在古时候,可能用更加简单和古拙的方式来书写。
1. 皇帝亲自签署的《玺册》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2. 立下《玺册》,宣誓效忠国家。
玺印、册封、玺文、玺书、册页
宝卷、卷轴、宝册
草书、手书、废纸
騃痴包荒犇急臣一主二鸱尾丑夷唇尖舌利储养疵毁大历十才子丹鸡道傍之筑雕菇叠见弟门薾敝焚冲勾面闳伟花鸟简慢奸孽街口静慤隮陟拒俄运动俊识科刑空室兰检灵匠离声流漫陋侻驴皮胶马酒駡山駡海起倒伽尼轻傲寝谋杞人之忧神凤操圣帝十二虫授梓熟论填画贴切通衔宛畅窝停主人乌程汙腻闲步相事香严香璎小家伙消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