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璽策 ”。玉玺和冊命文書。《晉書·王谧傳》:“及 玄 ( 桓玄 )将篡,以 謐 兼太保,奉璽冊詣 玄 。”《魏書·術藝傳·王顯》:“四年正月, 世宗 夜崩, 肅宗 踐祚。顯參奉璽策,隨從臨哭,微為憂懼。”《魏書·術藝傳·王顯》:“及 世宗 崩, 肅宗 夜即位,受璽冊。” 清 洪昇 《長生殿·聞鈴》:“寡人自離 馬嵬 ,飽嘗辛苦。前日遣使臣賫奉璽冊,傳位太子去了。”
“玺冊”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術語,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如下:
“玺冊”由“玺”(帝王印信)和“冊”(冊命文書)組成,特指帝王用于封賜、傳位等重大儀式的玉玺與冊命文書。例如《晉書》記載桓玄篡位時,王谧曾“奉玺冊詣玄”,即指傳遞象征皇權的印信與文書。
玺冊不僅是政治工具,更是古代禮制與權力結構的縮影。其使用嚴格遵循等級制度,如清代洪昇《長生殿》中“受玺冊”情節,凸顯皇權交接的莊重性。
如今玺冊作為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物,常見于博物館與文獻研究,部分藏品具有極高曆史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中的玺冊使用案例,可參考《晉書》《魏書》等典籍原文。
《玺冊》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玺”和“冊”。
部首:王(wáng)
筆畫:玺(9畫)冊(5畫)
《玺冊》源自于古代的史書或文獻中;
“玺”的意思是皇帝使用的印章,表示權力和尊貴的象征;
“冊”的意思是書籍、文件、記錄的意思。
《玺冊》的繁體字為“璽冊”。
古代寫作《玺冊》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書寫形式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變化。在古時候,可能用更加簡單和古拙的方式來書寫。
1. 皇帝親自籤署的《玺冊》在曆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
2. 立下《玺冊》,宣誓效忠國家。
玺印、冊封、玺文、玺書、冊頁
寶卷、卷軸、寶冊
草書、手書、廢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