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草。《后汉书·崔寔传》:“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 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徐州应诏诗》:“轻荑承玉輦,细草藉龙骑。” 唐 杜甫 《旅夜书怀》诗:“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
(2).远志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远志》。
“细草”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解释:
字面指代
指细小的草本植物,常见于古诗文描写自然景物。例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即描绘岸边柔弱的草。
植物别名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细草”是中药“远志”的别称。
作为成语时,“细草”比喻弱小或不起眼的人与事物。例如:“他虽如细草般平凡,却坚韧不拔。”(参考)
在中医药领域,“细草”指代两种不同植物:
古诗文中常以“细草”营造意境,如:
若需了解具体药用配伍或完整诗文出处,可查阅《本草纲目》或相关古籍。
“细草”一词属于汉字词语,含义丰富多样,常用来指代某种细小的草木植物。下面将提供有关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细草”这个词可以从字形来看,它的拼音是xì căo。其中,“草”字的主要部首为“艹”,而“细”字的主要部首为“纟”。其中,“草”字的笔画数目为8画,“细”字的笔画数目为7画。
“细草”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细”字最初写作“細”,表示细小或精细之意。“草”字的原始形式类似于“艸”,表述一种自然界细长而生长的植物。并且,“细草”一词的繁体形式仍然为“細草”,在一些中文书写场合仍然会用到。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一种叫做“篆书”的字体。在篆书中,“细草”可以写成「繊草」或者「稗草」等变体字。这些古代汉字可以看作是“细草”的古时写法,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细小草木的观察和描述。
以下是一些使用“细草”的例句:
1. 春天来临,细草绿满了大地。
2. 蜿蜒的小道两边,开满了细草和野花。
3. 暮春时节,细草如丝,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件新的绿装。
下面是一些与“细草”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细嫩、草坪、葱茏、青草
近义词:细叶、小草、矮草、纤草
反义词:粗草、大树、背离、严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