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律的意思、标律的详细解释
标律的解释
犹标格。 宋 叶适 《蜂儿榧歌》:“形嫌蜂儿尚粗率,味嫌蜂儿少标律。”
词语分解
- 标的解释 标 (標) ā 树木的末端,引申为表面的,非根本的:标本。治标不治本。 记号:商标。路标。标记。标志。标尺。标语。 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标明。标题。标价。标榜(原为揭示、表明;后引申为宣扬、吹嘘)。
- 律的解释 律 ǜ 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约束:律己。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
专业解析
“标律”的汉语词典释义
“标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指标准、规范或准则,强调作为衡量、判断事物或行为是否符合要求的依据。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标律”由“标”与“律”二字复合而成:
- 标(biāo):本义指树梢,引申为事物的表层、记号,进一步衍生出标准、榜样、标识之意。如《说文解字》:“标,木杪末也。”段玉裁注:“杪末,谓末之细者也。引申为标末之称,又为标举之称。”
- 律(lǜ):本义指音律、乐律(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定音),后引申为法律、规则、约束。《说文解字》:“律,均布也。”段玉裁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即规范、统一行为的标准。
- 合义:“标”强调外在的、显性的准则或典范;“律”强调内在的、具有约束力的规则或法度。二者结合,“标律”即指作为典范和约束的明确标准或规范。
二、详细解析
- 作为行为准则: “标律”常指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礼仪或行为规范。例如,在描述某人品行高尚、堪为楷模时,可称其行为“足为标律”。
- 作为衡量标准: 指评判事物优劣、是非、是否符合要求的尺度或依据。例如,在评价文章、技艺时,可称某作品“可为标律”。
- 具有典范性: “标律”不仅是一般规则,更常指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最高标准或理想范式。
- 隐含约束力: 作为“律”,它带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约束力,要求人们向其看齐或遵守。
三、使用说明
- 语境: “标律”多用于书面语,尤其见于古代文献、史书、评论性文章或对人物品行的描述中,强调其作为楷模或金标准的地位。
- 近义词: 标准、准则、规范、法度、绳墨、圭臬。
- 反义词: 无则、失范。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标律”的词义有明确收录和解释,是权威的汉语工具书。参见相关词条。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古汉语词汇,对“标律”的古典用法有详细说明。参见相关词条。
- 《说文解字》(汉·许慎撰)及段玉裁注: 提供了“标”与“律”二字的字形、本义及核心引申义,是理解复合词“标律”构成的基础。参见相关字条释义。
(注:由于未能实时获取可验证的有效在线链接指向具体词条页面,此处仅列出公认权威的辞书名作为参考来源。建议查阅纸质版或官方授权的电子版词典获取最准确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标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标格”,即指风范、品格或标准。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根据多个来源(),“标律”意为“标格”,指人或事物所体现的规范、准则或品格。例如宋代叶适在《蜂儿榧歌》中写道:“形嫌蜂儿尚粗率,味嫌蜂儿少标律”,此处用“标律”形容蜂儿榧(一种植物)的品质标准。
-
语境延伸
在科学领域(如),“标律”可能与“定标律”相关,用于描述物理现象(如大气湍流、激光能量分布)的规律性模型,但此用法较为专业且罕见。
-
使用注意
现代汉语中,“标律”已极少使用,常见于古籍或文学研究。日常表达中更倾向使用“标准”“规范”等替代词。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古籍用例或科学模型,可参考《蜂儿榧歌》原文或相关物理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觚白纸薄禄备酒浆奔亡变音侧理常馔迟眉钝眼床贴恶报奋肣复听干干膏羶苟偷乖反横民昏庸无道获救孑居蚧搔结账焌灯科跣揽詧泐失良机立身处世逻惹旅宦履絜蛮君谬种流传墨笔旁靡朴猪譬于泼烦迁臣逐客千周惸孤雀籙渠谵桑虞三宗僧迦梨社场伸舌头伸舒设心衰癃水味袒臂挥拳頽堕梧桐角香脂小鬼协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