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考第的意思、考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考第的解释

(1).考核评定的等第。 北魏 萧宝夤 《论考绩表》:“虽当时文簿,记其殿最,日久月深,驳落都尽……方求追访声迹,立其考第,无不苟相悦附,共为脣齿。”《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应考之官家,具録当年功过行能,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读,议其优劣,定为九等考第,各于所司準额校定,然后送省。”

(2).考核定等第。 唐 白居易 《李德循除膳部员外郎制》:“揆才考第,得补为郎。”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德宗》:“上自考其诗:以 刘太真 及 李紓 等四人为上等; 鲍防 、 于绍 等四人为次等; 张濛 、 殷亮 等二十三人为下等;而 李晟 、 马燧 、 李泌 三宰相之诗,不加考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考第”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密切相关。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1. 核心词义:考核评定的等级名次

    • “考”指考核、考试、评定;“第”指等级次第、名次。因此,“考第”最核心的含义是指通过考试或考核后所评定的等级或名次。在古代科举制度中,这是对考生成绩进行量化区分的关键指标。
    • 例如,唐代科举常分甲、乙等第。《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通四经业成,上于尚书,吏部试之……登第者,主司为甲乙之科,以献其成。” 这里的“甲乙之科”即指考第等级。
  2. 在科举制度中的具体应用

    • 评定标准: “考第”是考官根据考生答卷质量(如文采、义理、书法等)进行综合评判后确定的等级。不同的考第对应不同的录取资格、授官品级或进入下一轮考试的资格。
    • 等级划分: 不同朝代、不同层级的考试,考第的划分可能不同。常见的有:
      • 甲第/乙第/丙第等: 这是最普遍的划分方式,甲第最优。如进士科常分甲第(一甲)、乙第(二甲)等。
      • 上第/中第/下第: 另一种等级划分方式。
      • 及第/落第: “及第”指考中,获得了一定等级(通常指合格或较好的等级);“落第”则指未考中,未获得合格等级。
    • 决定前程: 考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士子能否入仕以及入仕的起点。高第者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官职或更快的晋升通道。唐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中诸多记载都体现了考第对士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3. 引申与相关用法

    • 指代科举考试本身: 有时“考第”也用来泛指科举考试。例如,“赴考第”即指参加科举考试。
    • 作为动词使用(较少见): 极少数情况下,“考第”可作动词,意为“考核评定等级”。如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宋时禁臣僚改名》中提到:“请自今…须经礼部先次考第。” 这里指礼部对改名申请进行审核评定。

“考第”一词,植根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其核心含义是指通过官方考试(主要是科举考试)后,由考官评定并公布的等级或名次。这个等级是衡量士子学识水平、决定其仕途起点乃至人生轨迹的关键标尺。它不仅是古代教育评价体系的体现,更是理解中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和文化心理的重要窗口。

主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考第”词条有权威释义,明确其核心为“考核评定的次第”。 (权威辞书)
  2. 《新唐书·选举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记载唐代科举制度及考第划分(如甲乙科)的原始史料。 (正史文献)
  3.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撰): 专记唐代科举制度、典故、士人轶事的笔记,包含大量关于考第决定士人命运的生动实例。 (专门史笔记)
  4. 《茶香室丛钞》([清]俞樾撰): 提供“考第”作动词使用的罕见例证。 (清代学者笔记)

网络扩展解释

“考第”一词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区别,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一、现代常用含义(侧重考试名次)

指在考试或评比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该解释强调“第”作为序数词首位的含义,常见于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描述个人在竞争性考试中的优异表现。

二、古代文献含义(侧重考核等级)

  1. 名词性:指考核评定的等级
    例如《旧唐书》记载,唐代官员考核分为九等考第,根据功过行能评定优劣。
  2. 动词性:指通过考核确定等级
    如北魏萧宝夤《论考绩表》提到“立其考第”,即通过追溯官员政绩来评定等级。

语境差异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判断词义,若涉及古籍需注意历史用法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八面圆报葬兵员避怨卜辞哺育常课稠穊刺戒荡幡杜门絶客防备改革开放歌词给禄革军工作台光晖归祭汉王坏人心术话流花露画卵怙跋隳硩伎数秬黍举息凯番开伏恐慑蝲蝲蛄量纲留神掳嘴马垂盟员拿班做势蔫食弄管调弦彭籛彭魄偏闇扑的襁负清蟾期盼颯纚胜计深微失道寡助遂非文过陶猗术晚祷望参吴门痫眩絃幺洗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