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额的意思、梅额的详细解释
梅额的解释
(1).指梅花妆装点的额头。 宋 吴文英 《玉楼春·京市舞女》词:“茸茸貍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参见“ 梅花粧 ”。
(2).指入梅时节。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雨打梅额,河底开坼。”参见“ 梅头 ”。
词语分解
- 梅的解释 梅 é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梅花。梅子。 姓。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额的解释 额 (額) é 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额头。额角(僶 )。 牌匾:门额。匾额。 规定数量:额数。额外。定额。余额。超额。空额。 笔画数:;
专业解析
“梅额”是一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拆解与典故引申两个层面进行阐释,主要见于古代文献与诗词歌赋之中。
一、 字面含义
- 梅: 指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常象征坚韧、高洁、报春等品格。
- 额: 指人的额头、前额。
- 字面组合: “梅额”最直观的字面意思是指人的额头上装饰有梅花图案,或指形状似梅花的额头装饰。这通常与古代女性的妆容习俗有关。
二、 引申含义与文化典故
“梅额”更广为人知且富有诗意的含义,来源于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梅花妆”(或称“寿阳妆”、“落梅妆”):
- 典故起源: 相传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于正月初七(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殿前梅树被风吹落一朵梅花,花瓣恰好落在公主的额头上,留下五瓣花状的印记,拂之不去。宫人见其状甚美,竞相效仿,遂成风尚。(此典故广泛记载于古代类书、笔记小说及诗词注解中,如宋代《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唐代《北户录》等均有提及)。
- 妆容形式: 因此,“梅额”特指古代女子在额间描画或粘贴梅花形花钿的妆容样式。这种妆容在唐宋时期尤为流行,是女性美化容颜的一种方式。花钿材质多样,可以是金箔、彩纸、云母片、鱼鳃骨、甚至鲜花瓣等,剪成梅花(或其他花卉、鸟雀)形状,贴于眉心或额上。
- 象征意义: “梅额”或“梅花妆”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 美丽与娇艳: 直接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容颜。
- 吉祥寓意: 梅花是报春之花,“梅额”有时也隐含迎春、吉祥之意。
- 高洁品格: 借梅花凌寒独开的特性,暗喻女子或佩戴者的高洁情操。
- 风雅意趣: 成为文人墨客吟咏女子美貌与闺阁情致的重要意象。
三、 文学意象
在古典诗词中,“梅额”常作为美丽女子的代称,或直接描绘其妆容。例如:
- 宋代诗人毛滂《浣溪沙·蜡梅》有句:“蜡梅开遍小桃红,梅额新妆巧样同。”
- 元代张可久《天净沙·春情》曲:“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慵施减玉容。梅额残妆,杏腮清泪,不似旧时娇。”
- 明代杨慎《词品》等著作中也常提及此典故。
“梅额”一词,核心含义源于古代女子在额间装饰梅花图案的妆容习俗(梅花妆)。其字面指额上的梅花装饰,引申则承载了美丽、吉祥、高洁等文化象征,并成为古典文学中描绘女性美的重要意象。其典故主要源自南朝寿阳公主的传说。(关于“梅花妆”的详细记载与演变,可参考《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著)、《中国历代妇女妆饰》(周汛、高春明著)等权威著作中关于面妆与花钿的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
“梅额”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基本含义(现代常用)
指人额头上的黑痣,形状似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坚韧,因此“梅额”常被用来形容容貌端庄且品格高尚的人。
二、古代文献中的延伸含义
- 梅花妆装饰的额头
宋代吴文英《玉楼春·京市舞女》提到“茸茸貍帽遮梅额”,此处“梅额”指女子以梅花形贴花装饰额头,源自南朝“梅花妆”的典故。
- 入梅时节的别称
明代徐应秋《玉芝堂谈荟》记载“雨打梅额,河底开坼”,这里的“梅额”代指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段,与农事气候相关。
三、文化背景与演变
- 审美象征:梅花妆在古代是女性妆容的雅称,反映对自然之美的推崇。
- 节气关联:古人以“梅头”“梅额”指代入梅,体现农耕社会对季节变化的细腻观察。
总结
“梅额”既可形容人额间的梅花状印记,亦在诗词中代指妆容或节气,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现代多采用第一种释义,后两者多见于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夺伯子邠壃不关风不祧之宗尘垢秕糠侈端驰想嗤妍大队大观舞丹铅手灯台不照自德隅耳聋眼瞎方目纱风患风衍干干净净孤外鲎簰黄序华婉蝴蜨火树琪花交兑焦然夾衫击落进德脩业鲸舟阃才老牛燎炙笠泽翁鸾情米贴墨惨般逸霹雳碪弃财秦冤奇袭畦盐畦畛日林国如蹈水火三回五解哨箭市俚时移世易侍御随宦大山文学社无惭瞎缸鲜鲙显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