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西僰的意思、西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西僰的解释

古族名。 春秋 前后居住在以 僰道 为中心的今 川 南及 滇 东一带。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 南夷 之君, 西僰 之长,常效贡职,不敢墯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西僰(xī bó)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核心释义

“西僰”指中国古代分布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僰人”,因其聚居地位于中原以西,故称“西僰”。该词多见于秦汉文献,是古代华夏族群对西南夷的一支的特定称谓,带有地理方位与族群标识的双重含义。

二、字源与构词解析

  1. “僰”字本义:

    “僰”为会意字,从“棘”(荆棘)从“人”,《说文解字》释为“犍为蛮夷也”,本指西南地区被中原王朝视为“化外之民”的族群。其字形暗示了该族群与丛林环境的关联,或象征其生活于险僻之地。

  2. 方位词“西”的限定:

    古代以中原为中心,将僰人主要聚居地(今川南、滇东北一带)统称为“西僰”,以区别于其他方位的少数民族,如“北狄”“南蛮”。

三、历史地理与族群特征

  1. 地域范围:

    西僰活动于犍为郡(今四川宜宾、云南昭通等地),《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昆明……其西可千馀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而蜀贾奸出物者或至焉。”其中僰人聚居区位于巴蜀与滇之间。

  2. 文化习俗:

    僰人属农耕民族,有“椎髻、耕田、邑聚”的定居特征,区别于游牧族群。其特有的“悬棺葬”习俗(将棺木置于悬崖洞穴)至今存有遗迹,如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反映了独特的生死观念与技术水平。

四、文献中的文化意涵

古代文献常将“西僰”与“南蛮”并称,隐含中原中心视角下的文化偏见。如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提及“西僰之长,南夷之君”,喻指未受王化的边民;《汉书》亦载“僰僮”(僰人奴隶)被贩卖的史实,侧面反映其弱势地位。

五、相关典籍例证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1193-8.
  2.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 978-7-5004-4929-3.
  3. 《中国古代民族志》,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6144-5.

网络扩展解释

“西僰”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族群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1. 读音与字形

2. 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
西僰是春秋前后活跃于今四川南部及云南东部一带的古族,以“僰道”(今四川宜宾附近)为中心。汉代文献中,他们与“南夷”并列,表明其族群地位显著。

3. 文献记载
西汉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提到:“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墯怠。”说明西僰曾与中原政权存在朝贡关系,属于汉代边疆治理的一部分。

4. 族群特征
目前关于西僰的具体文化、语言记载较少,推测其可能属于古代西南夷的一支,与僰人文化关联密切,后逐渐融入其他民族或消失于历史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代史书或西南民族史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鞭面筚门圭窬猜薄参加察今知古常故蟾桂趁座从鞍麤梗脆性麤俗大酒缸调式耳目昭彰发瘗缝联补绽风筱干凈地管城君过律含怒衡量荒耄虎瘦雄心在交谈徼巡浪放老而不死是为贼磊落不覊炼思立地书厨流兵立足点陆田茅台酒马羣空内视厹矛弃繻曲形塞鴈撒施啬细上国石龙市屠蜀犬吠日伺风乌四天王天祉网坠违繞蠁虫秈粟贤相仙苑习兵鞋脚习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