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味淡质差的酒。《汉书·平当传》“使尚书令 谭 赐君养牛一,上尊酒十石”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律,稻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上尊,稷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中尊,粟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下尊。’稷即粟也。中尊者宜为黍米,不当言稷。且作酒自有浇醇之异为上中下耳,非必繫之米。”
“下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味淡质差的酒,属于古代酒类等级划分中的下等品类。以下是详细解释:
“下尊”指代品质较低的酒,通常以粟米(即小米)为原料酿造。根据《汉书》注引如淳的说法,古代按酿酒原料划分等级:
这一分类源自汉代律法,反映了古代对酒品质的严格区分。颜师古在《汉书·平当传》注释中强调,酒质优劣更多取决于酿造工艺而非单纯原料。
在文学或口语中,“下尊”可引申为放下尊严、屈就的比喻义,例如:
“古语有云‘兵不厌诈’,要想在战场上克敌制胜,就应该放下尊严(下尊),不择手段。”
“下尊”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低等酒类,现代语境中偶作比喻使用。其词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及上下文理解。
《下尊》是一个成语,意为对对方表示谦逊和尊重。它表示自己对对方地位或才能的钦佩和敬重。
《下尊》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下(一)和尊(寸寸小尸)。下字有一笔,尊字有六笔。
《下尊》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它来源于《论语·子路》一章:“尊之以为上,亦可以宽矣。”后来,人们为了更好地表达谦逊和尊重的含义,将“尊之以为上”简化为《下尊》这个成语。在繁体字中,下尊写作「下尊」。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下字和尊字的形状有所不同。下字在繁体字中写作「下」,尊字在繁体字中写作「尊」。
1. 在与长辈交流时,我们要学会下尊。
2. 他对待每一个人都非常下尊,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下愚、下愚之人、下愚之谈、卑尊下愚、尊卑不分、尊重、尊者、卑贱、卑微、卑下
尊敬、敬重、敬仰、仰慕、景仰、推崇
不敬、瞧不起、鄙视、轻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