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过失。纪,通“ 记 ”。 前蜀 杜光庭 《上元玉局化众修黄箓斋词》:“三官纪过,五帝司非。”
"纪过"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记录过失、过错。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解释,其详细释义如下:
纪过(jì guò)
指记载、登记过失或错误行为。
权威来源: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9卷,第108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619页(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8)
古代官吏管理
在明清时期,“纪过”是官方对官员行为监督的制度。官吏若触犯轻规(如怠职、失仪),由监察部门记录在案,累积多次可能影响升迁。
例:《明史·职官志》载:“御史察吏,小过纪之,大劾奏之。”
书院与科举制度
古代书院的学生若违反学规(如旷课、作弊),会被“纪过”,三次以上可能除名。清代科举考生若考场违规,亦会被纪过公示。
例:《清会典事例·礼部·学校》:“生员犯规,轻者纪过,重者褫革。”
宗族家法
家族族谱中常设“纪过簿”,记录族人的不端行为(如不孝、赌博),作为宗族惩戒的依据。
现代汉语中,“纪过”一词虽少用,但衍生概念仍存:
“纪”易误写为“记”,但“纪过”为固定搭配,强调正式、系统的记录行为(参考《古代汉语词典》第689页,中华书局)。
权威参考文献:
“纪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guò,其核心含义是记录过失,其中“纪”通“记”。以下是详细解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道教典籍或历史行政文书。
阿倾包胥北美洲碧滩不凉不酸裁兵册籍觇览嘲难绰绰有余绰有余暇邨书胆大妄为丹顶弹棋大数据點寶电工風簾風霆刚玉贵疏裹鲊帖箍桶鼓腕輷輘黄发荒火会要九三鼎居次亢宠康娱款狎酷能累坠连标临检柳亸花娇啰説白道孟林笋穆远捧哏蒲月乾杯千古不磨顷前寝冤如茨如虎得翼三合板沙淋删华就素善钱圣人之徒设设谈羡霞履相关仙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