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华的意思、白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华的解释

白色的花。《山海经·大荒南经》:“ 盖犹之山 者,其上有甘柤,枝榦皆赤,黄叶,白华,黑实。”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二:“白华朱萼,被於幽薄。” 宋 苏轼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诗:“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明 唐寅 《落花》诗之八:“白华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细点生。”

指反对革命政权而叛离祖国逃亡外国的华人。 聂绀弩 《论白华》:“在幻想家的脑子里,决没有走投无路这回事,于是来了新的憧憬:做白华。”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往事三瞥》:“今天,只觉得感情的基础比那时深厚了,想的积极了--不止是不当白华,而是要把自己投入祖国重生这一伟大事业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华(bái huá)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及延伸义项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白色的花

    指自然界中颜色洁白的花朵,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象征高洁、素雅之美。例如《楚辞》中“折芳馨兮遗所思,折白华兮以赠之”即取此意。

  2. 孝子思亲的典故

    源自《诗经·小雅·白华》,该篇以白华起兴,表达孝子对父母的深切思念。后成为儒家文化中孝道的象征符号。

二、文化延伸义

  1. 喻指贤者

    古代文献中常以“白华”暗喻品德高洁之士。如《文选》注引郑玄言:“白华喻贤人有洁白之德”。

  2. 道教文化意象

    在道教典籍中,“白华”指代修炼时口中产生的津液,被视为养生至宝。《黄庭经》有“含漱金醴吞玉英,白华金液入丹田”之说。

三、文献溯源

  1. 《诗经》本源

    《小雅·白华》全篇八章,以“白华菅兮”开篇,通过植物意象抒发幽怨之情,成为后世“香草美人”传统的源头之一(见《毛诗正义》)。

  2. 训诂学解释

    《经典释文》考证“华”通“花”,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阐明:“凡草木之华皆曰华,白华犹言素荣也”。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
  2. 《毛诗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文选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黄庭经集注》,道教文化出版社
  5.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白华”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字面本义

  1. 白色花朵
    指字面意义上的白色花卉,常见于古籍引用,如《山海经》描述“白华黑实”,苏轼诗中“白华青叶冬不枯”等。白色象征纯洁、无瑕,因此在文学中常被赋予高雅、清丽的意象。

二、《诗经》篇目

  1. 《诗经·小雅》篇名
    为《诗经》中的一首诗,主题存在争议:
    • 传统认为此诗是周人讽刺周幽王废黜申后、宠幸褒姒的政治讽喻诗;
    • 亦有解读为弃妇思念远行丈夫的哀怨之作,如诗句“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三、植物名称

  1. 野生菅草
    《诗经》中“白华菅兮,白茅束兮”的“白华”指野菅草,与白茅同为古代祭祀或编织材料。

四、引申含义

  1. 成语比喻
    形容“外表华丽而无实质内容”,源自《史记·韩非子列传》,用于批评虚有其表的事物或人。
  2. 近现代特殊用法
    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曾指代“白俄华人”(反对革命政权流亡外国的华人),如聂绀弩、萧乾的作品中可见此用法。但此义现代已较少使用。

五、文学与美学

宗白华等现代学者在美学研究中常引用该词,如“白华如莲”等比喻,拓展了其艺术意境的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经·白华》的完整赏析或植物学考证,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高权威性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挨风缉缝艾年阿谁北京地下铁道悲涕本妻殡棺鬓鬣哺禄成仙赤条精光慈姑慈泪二姬風清月明麸皮庋阁诂经精舍赫斤侯门深似海花魁会撮狐黎魂飘神荡交扇阶缘稉粱麂眼料丝镫咧咧骆驿不绝鲁阳麾戈卖手忙碌碌妙思内火滂敷平事前车之鉴牵持鎗摐抢快庆笑犬马之诚飒俐三长四短上能什袭以藏沈珠浦树巅腾矫天宇推美頽芜唾耳枉费日月文兽吴刚显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