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蠭目”。眼睛像胡蜂。形容相貌凶悍。《梁书·武帝纪上》:“且嗣主在东宫本无令誉,媟近左右,蜂目忍人,一总万机,恣其所欲,岂肯虚坐主诺,委政朝臣。”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余昔年尝任 汀州 掌狱録,见杀母 黄曾 ,其目睛黄小而光跌宕若蜂状,则蜂目之恶逆尤验也。”《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开禧元年》:“ 全 ( 李全 ), 潍州 人,鋭头蠭目,权譎善下人。”参见“蜂目豺声。”
“蜂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主要依据来源的权威性和历史文献记载:
读音:fēng mù
字面解释:指眼睛形状像胡蜂(如蜜蜂、黄蜂等),通常用来形容人的相貌特征。
传统用法:形容相貌凶悍
这一解释源自古代文献,如《梁书》《青箱杂记》等,描述眼睛如蜂般小而锐利,暗示性格狠戾或外貌凶悍。例如:
现代引申义:形容目光敏锐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蜂目”解释为成语,比喻目光如蜜蜂般锐利,能洞察事物本质,常用于赞美观察力强或聪明机警的人。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现代语言演变的结果。
建议在正式文本中使用时,优先参考传统文献释义,现代引申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如需更多古籍例证,可查阅《梁书》《续资治通鉴》等来源。
《蜂目》一词在古汉语中表示人的眼睛睁得很大,眼神锐利迫人的样子。形容眼睛像蜜蜂一样锐利而有神采。
《蜂目》的部首是虍(虎字旁),共有11个笔画。
《蜂目》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刘师复的诗作《玉树后庭花》中,描写了美女眼神闪烁间像蜜蜂般锐利的形象。
《蜂目》的繁体字为「蜂目」。
《蜂目》的古代写法和现代写法相同,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化。
1. 他的蜂目凌厉,仿佛能透过人的心思。
2. 她一腔热血,蜂目凛然地望着远方。
蜂目的相关词语有:锐目、亮眼、炯炯有神
蜂目的近义词有:睿智的眼睛、炯炯有神的眼睛
蜂目的反义词有:迷茫的眼神、呆滞的眼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