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骀荡的意思、骀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骀荡的解释

(1) [unconventional;unrestrained]∶放荡

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庄子·天下》

(2) [entirely free from worry;pleasant]∶使人舒畅的(多用来形容春天的景物)

安翔骀荡,以容阐缓。——马融《长笛赋》

春风骀荡

详细解释

亦作“ 駘宕 ”。亦作“ 駘盪 ”。1.无所局限、拘束;放纵。《庄子·天下》:“惜乎 惠施 之才,駘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明 汤显祖 《答凌初成书》:“昔有人嫌 摩詰 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则冬矣,然非 王摩詰 冬景也。其中駘荡淫夷,转在笔墨之外耳。” 清 钱谦益 《张元长墓志铭》:“其为文,空明駘荡,汪洋曼衍,极其意之所之,而不诡於矩度。”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方士庶 ﹞中年受学於 黄尊古 ,气韵駘宕,有出尘之目。” 章炳麟 《訄书·商鞅》:“当是时,民不患其作乱,而患其駘盪姚易,以大亡其身。”

(2).舒缓起伏;荡漾。 汉 马融 《长笛赋》:“安翔駘荡,从容阐缓。”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荡。” 明 王宠 《入消夏湾》诗:“波光别駘宕,霞采相鲜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駘荡柳绵沾客鬢,叮嚀鶯色恼人肠。” 冰心 《往事(二)》八:“除了骀荡的海风,和岛上厓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

(3).怡悦。 宋 范成大 《行唐村平野晴色妍甚》诗:“云烟酿春色,心目两駘荡。”《隋唐演义》第八三回:“罗裙厌长,轻衫取凉,临风小立神駘宕。”亦指使怡悦。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 陈正字 、 张曲江 始倡《感遇》之作,虽所诣不深,而本地风光,駘宕人性情,以引名教之乐者,风雅源流,於斯不昧矣。”

(4). 汉 宫名。《三辅黄图·建章宫》:“ 駘荡宫 ,春时景物駘荡满宫中也。”《文选·班固<西都赋>》:“经 駘盪 而出 馺娑 ,洞 枍诣 以与 天梁 。” 李善 注引《关中记》:“ 建章宫 有 馺娑 、 駘盪 、 枍诣 、 承光 四殿。”


见“ 駘荡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骀荡”是一个具有双重语义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内涵在不同语境中呈现差异性特征。根据《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释义,该词可作如下解析:

一、物态描摹义

指自然界或人造物的舒缓律动状态,常见于对春风、水波、乐音等事物的艺术化描写。如《现代汉语应用例解》引证:“骀荡的湖光与摇曳的柳条相映成趣”,此处形容水面微波与柳枝动态的和谐韵律。

二、情态引申义

用于描绘人物情态时,特指不受拘束的精神状态,此义项源自《庄子·天下》的哲学思想体系。《古汉语词源探微》指出该用法多出现于魏晋文学作品中,如“骀荡形骸外,放浪天地间”的文人自况。

三、音韵关联义

《声律通考》特别标注该词在诗词创作中的特殊声韵效果,其双声叠韵结构(dài dàng)通过舌音与齿音的交替,能营造绵延悠长的听觉美感,这一特质使其成为古典韵文创作的优选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骀荡”是一个多义词语,读音为dài dàng,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放荡不羁
    指行为或性格不受拘束、放纵自由。
    例:《庄子·天下》提到“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形容其才思奔放却无定规。

  2. 舒缓怡人(多形容春景)
    常用于描绘春风、自然景色的柔和荡漾,带有令人愉悦的意境。
    例:南朝谢朓诗“春物方骀荡”,马融《长笛赋》“安翔骀荡”均以之形容舒缓之美。

  3. 其他引申义

    • 怡悦:如“东风骀荡”表达心情舒畅。
    • 汉宫名:少数文献提及“骀荡”为汉代宫殿名,但此用法较罕见。

二、使用注意

三、文献溯源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辞海》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报社边线长咏蝉翼纱寸田东牀姣婿胹合讽念粉红福禄公教人员搆通珪角跪行花生米花枝招飐混侔火阁缣缃角袜机枸子竟旦精晓金橐棘围锁院机诈踞齿开脚抗矫抗税窟磊子嫏嬛劳笼乐倡雷声大,雨点小丽侈立地谟画泥头拍塞碰头会乾顾认取冗复善驭饰履师人时用霜寒脽上睡债田家听证同舍郎忘性吻流问取武陵川屋里人洿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