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椭圆形的砚台。 宋 苏轼 有《卵砚铭》。
卵砚是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中的一种砚台,其含义及特点可归纳如下:
基本定义
卵砚(读音:luǎn yàn)指形状近似椭圆或鸡蛋的砚台,是古代文人用于磨墨的书写工具。其名称源于外形特征,早期可能因制作工艺或天然石材形态而得名。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宋代文人苏轼曾为其作《卵砚铭》,表明卵砚在文人雅士中具有一定地位。这一记载见于多部典籍,说明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
使用方法与设计特点
根据描述,卵砚使用时需倒置,利用其平滑的底面磨墨。这种设计可能与重心稳定或便于手持操作有关。
文化象征意义
卵砚常被用来代指文人的书写工具,成为书房雅趣的象征,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器物实用性与审美价值的双重追求。
其他相关释义
部分文献对“卵”字进行拆解,提及其本义与动植物生殖细胞相关,但在此词中仅作为形状比喻,无直接关联。
卵砚既是实用器物,也是文化符号,其形制和使用方式体现了古代工艺与文人生活的结合。如需进一步了解苏轼《卵砚铭》的详细内容,可查阅宋代文献或相关艺术研究资料。
卵砚,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卵的拼音是luǎn,意思是鸟类动物所产的卵,也是指鸟蛋;砚的拼音是yàn,意思是制作字画所用的石头。
卵字的部首是卩,总共有五个笔画;砚字的部首是石,总共有石个笔画。
卵砚最早源于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文房四宝中的一员。砚作为文人墨客的工具,早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而卵砚则是将鸟类卵石制成的砚台,取名为卵砚。
在繁体字中,卵砚的写法为「卵研」。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卵砚可以写作「卵硏」。
1. 他以精巧的卵砚写下了一幅美丽的字画。
2. 这块卵砚是我从一座古庙里得到的珍贵文物。
卵石、砚台、砚池、卵泥、石砚、石卵、研砚
砚台、石砚、硯臺
水写、水平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