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于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行腊祭,腊祭次日为小岁。后世分别以元日、冬至夜为小岁。《太平御览》卷三三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腊明日谓小岁,进酒尊长,修刺贺君师。”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小岁则用之 汉 朝,元正则行之 晋 世,盖 汉 尝以十月为岁首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腊月之次日为小岁。今俗以冬至夜为小岁。然 卢照邻 《元旦》诗云:‘人歌小岁酒,花舞大 唐 春。’则元日亦可谓之小岁矣。亦犹冬至亦可谓之除夜也。”
(2).少年时。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前所为《寄思玄子》者,小岁云为,文不能自足其意。”
(3).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第七星。《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 高诱 注:“斗第一星至第四星为魁,第五至第七星为杓。”
"小岁"是汉语中具有双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种释义:
一、历法概念 指夏历腊月的别称,即农历十二月。此说源自《周礼·春官》"小岁则歈龠"的记载,郑玄注明确指出"小岁谓今腊也"(《周礼注疏》)。《淮南子·天文训》进一步阐释:"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将腊月定位为年终祭祀的重要时段,突显其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意义(《淮南鸿烈集解》)。
二、年龄概念 指代人的幼年阶段或年少时期。清代经学家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提出"小岁犹幼少之时"的训诂,此说被《汉语大词典》收录为第二义项(《汉语大词典》第2版)。宋代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中以"小岁新开六十春"表达对韶华易逝的感慨,印证了该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年龄指代功能(《全宋诗》)。
按《辞源》修订本的释义体系,这两个义项构成"小岁"的核心语义场,既包含时间计量维度,又承载生命阶段隐喻,共同构成汉语词汇系统中独特的文化符号(《辞源》第三版)。
“小岁”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历史文献和语境有所不同,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记载,可参考《太平御览》《云麓漫钞》等来源。
巴不得百世一人抱瓮灌园苾刍比附闭音节薄利不暨不取不是滋味炽昌大本大宗二贾二进宫奉循阜蕃赋论钢啷刚折寡德关综蒿蓬画种胡伦活泼监厨交明京二胡客裳控股公司灵鹤灵谿黎山那摩温难友彭濞起肓亲政秋波盈盈孺齿筛渣山蛮圣诞老人诗风时易世变四禅定私房素和帖骑推贤让能脱荣罔念微潮僞涂文朴香象绝流象俎先热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