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辞赋和议论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琳 瑀 以符檄擅声, 徐干 以赋论标美。”
“赋论”一词的含义可从文体概念和具体文论著作两个层面理解,结合多来源信息分析如下:
“赋论”指辞赋与议论文的结合,是古代文学中的两种文体形式。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提到“徐干以赋论标美”,说明汉魏时期已有将赋与论并提的传统。
古代赋论与儒家诗教关联紧密,强调伦理教化功能。其发展贯穿先秦至明清,既体现赋的抒情性,又注重叙事技巧与社会价值,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分支。
“赋论”一词既有文体组合的原始含义,亦指代金学孟的现代辞赋理论著作。两者均反映了不同时期对辞赋文学特性的思考与革新。
《赋论》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赋”意为陈述、叙述,而“论”意为讨论、议论。因此,“赋论”的意思就是陈述并讨论某个问题、主题或观点。
拆分部首:赋(言字旁),论(言字旁)。
笔画:赋(竖 竖 竖 捺 捺),论(竖 竖 竖 竖)。
《赋论》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和学术著作,特别是在文学与哲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这个词语在古代经典著作中频繁出现,如《史记·赋传》和《庄子·逍遥游》等。
《赋论》这个词的繁体形式为《賦論》。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赋论》为例,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更加繁复和具有艺术性。
1. 在论文中,作者通过详细赋论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2.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赋论,让课堂气氛更加热烈。
1. 论述:陈述、阐述。
2. 论证:用事实和理由来支持或证明某个论点。
3. 赋诗:写诗、创作诗歌。
1. 论述
2. 论点
3. 论题
1. 争论:意味着双方针对某个问题持相反的观点,进行激烈的争辩。
2. 疑论:意味着对某个问题存在怀疑,并进行质疑和思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