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暨的意思、不暨的详细解释
不暨的解释
(1).不与。《书·盘庚中》:“曷不暨朕幼孙有比,故有爽德。” 蔡沉 集传:“汝何不与朕幼小之孙同迁乎?故汝有失德。”
(2).不至。《国语·周语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各以利退,上求不暨,是其外利也。” 韦昭 注:“暨,至也。”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
- 暨的解释 暨 ì 和,及,与。 到,至:暨今。 姓。 笔画数:; 部首:日;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不暨”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文言文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字来理解:
- “不”:表示否定,相当于“没有”、“未”。
- “暨”:主要有两个常用义项:
- 连词义:相当于“和”、“与”、“及”。用于连接并列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 动词义:相当于“至”、“到”、“达”。
因此,“不暨”通常有以下两种解释:
-
表示“不和”、“不与” (取“暨”的连词义):
- 这是“不暨”最常见的用法。它表示不参与、不涉及、不包括或不与某人/某事物发生联系。
- 例句(模拟文言语境): “此事重大,不暨细务。” (意思是:这件事很重要,不涉及琐碎的事务)。 “君子之行,不暨小人。” (意思是:君子的行为,不与小人为伍)。
- 来源依据: 此释义基于“暨”作为连词“和、与”的普遍用法,加上否定词“不”构成。《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对“暨”的连词义有明确记载,其否定形式“不暨”虽未必单独列条,但按构词法和古文实例可推知此意。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
表示“未至”、“不到” (取“暨”的动词义):
- 这个用法相对少见,表示没有到达某个地方、时间点或状态。
- 例句(模拟文言语境): “限期已过,而音信不暨。” (意思是:期限已经过了,但是音信未到)。 “寒暑不暨,四时如春。” (形容某地气候温和,寒暑未至极端)。
- 来源依据: 此释义基于“暨”作为动词“至、到”的含义(如“自古暨今”、“东暨于海”),加上否定词“不”。《辞源》、《王力古汉语字典》等对“暨”的动词义有详细解释。参考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
“不暨”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词语,其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 当“暨”理解为连词(和、与)时,“不暨”意为“不和”、“不与”、“不包括”。
- 当“暨”理解为动词(至、到)时,“不暨”意为“未至”、“不到”。
在现代汉语中,表达类似意思通常会使用更常用的词汇,如“不包括”、“不涉及”、“未达到”、“未收到”等。“不暨”主要出现在仿古文体、特定成语或引用古籍时。
网络扩展解释
“不暨”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
不与(不参与、不涉及)
- 源自《尚书·盘庚中》:“曷不暨朕幼孙有比,故有爽德”,意为“为何不与我的幼孙亲近,导致德行有失”。
- 现代用法中,可表示“不与某类人或事产生关联”,例如:“他从不暨那些放浪形骸的人打交道”。
-
不至(未达到某种状态)
- 出自《国语·周语中》:“上求不暨”,指君主的需求未得到满足,韦昭注释“暨”为“至”。
二、使用场景
- 古典文献: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或政治关系中的疏离、不参与(如《尚书》《国语》中的用例)。
- 现代语境:较少使用,偶见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强调事物间的无关性。例如:“学术讨论不暨个人恩怨”。
三、综合辨析
- “暨”本义为“和、及”,但“不暨”中的“暨”需结合语境理解:
- 在“不与”含义中,表“接触、关联”;
- 在“不至”含义中,表“到达、实现”。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更通用的词汇(如“不涉及”“未达到”)。
如需更完整的古典文献用例或权威解析,可参考《尚书》及《国语》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般尔襃称宝具标准时区禀谷布濩材树参堂豺狼当路抄抢淳闷蹴折麤衣粝食电石雕盘绮食地藏定场白订货放麑番守非人封陲干傺高驾公闱乖角儿悍卒鸿襟黄铁挥动鸡距进抵金刚石警训客观事物镣锁陵籍灵淑刘三妹龙帷孟鸟明姿彭尸霹雳斧品类掊刻穷烧敧器癯儒惹虱子头上挠柔奸涩讷善名煞住石础饰妆忘形朋韦带輼凉祥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