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和地,天地之间。 元 张养浩 《得子强也书诗以答之》:“缅思霄壤间,实与逆旅均。” 明 沉鲸 《双珠记·京邸叙亲》:“羡名倾霄壤,灵异动君王。”
(2).比喻相去极远,差别很大。《隶释·汉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观遗经字画之妙,非 蔡中郎 辈不能为,以 黄初 后来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涣》:“常为《惆悵诗》十三首……膾炙士林。在晚 唐 诸人中,霄壤不侔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五》:“而兄弟前后,成败霄壤,后起者胜,孰知其故。”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夫同在 东亚 之地,同为 黄 族之民,而何以一进一不进,霄壤若此。”
“霄壤”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āo rǎ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霄”指天空,“壤”指土地,组合后字面意为“天与地”,常用来比喻差距极大、相去甚远的事物或状态,如“霄壤之别”。
本义
指天地之间的空间,如元代张养浩诗句“缅思霄壤间,实与逆旅均”(《得子强也书诗以答之》),描述天地之广袤。
比喻义
强调极端悬殊的对比,例如:
“壤”在古汉语中本指松软的土壤(如《说文解字》“柔土也”),后引申为土地、疆域等,与“霄”组合后形成鲜明的高低对比意象。
霄壤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它拆分的部首是雨和土,共有15个笔画。据史书记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中,用来形容天空和大地的广阔和辽远。
霄壤来源于古代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悟。霄壤的本义是指天空和地面之间的无边界的广袤。其中,“霄”表示高而遥远的天空,多用来形容天空的辽阔无际;“壤”则表示坚实的土地,多用来形容大地的广袤雄伟。这个词语中的“霄”和“壤”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天地相通的气势与力量。
在繁体字中,霄壤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字形稍有变化。同时, 根据历史记载和研究,古代对霄壤这个词的拼写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古代书法作品中,霄壤常用以下几种古汉字写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霄壤的例句:
一些与霄壤相关的组词包括:“霄汉”、“壤北”等。其中,“霄汉”指的是高悬的天空,常用来形容广阔无垠的天幕;而“壤北”则指大地的北方,通常用于描绘广袤壮阔的北方土地。
与霄壤的意义相近的词语有:“天地”、“辽阔”、“广袤”等。而与霄壤的意义相反的词语则可以是:“狭小”、“狭窄”等。
总之,霄壤是一个形容天空和大地无边界广阔的词语,它蕴含着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生命无限可能的向往。【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