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句赘的意思、句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句赘的解释

指驼背者突起的脊骨,因状如赘疣,故称。《庄子·大宗师》:“颐隐於齐,肩高於顶,句赘指天。” 成玄英 疏:“咽项句曲,大挺如赘。”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云:“句赘,项椎也,其形似赘,言其上向也。”一说指发髻。见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句赘是古汉语中的特殊词汇,现多用于语言学或文献研究领域,其核心含义指语句中多余、无实际意义的累赘成分。以下从词源、典籍用例及现代语义三个角度详细阐释:


一、词源考释

  1. 字义分解

    • 句(jù):通“勾”,有弯曲、勾连之意,引申为语句的片段或结构。
    • 赘(zhuì):本义为多余的肉瘤,后泛指多余、无用的附加物。

      二字组合后,字面意为语句中如赘疣般多余的部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冗余性。

  2. 典籍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以“句赘”比喻自然赋予人体的形态,暗含“非人为刻意添加”之意。如:

    “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

    此处“句赘”指颈椎骨突出的部分(司马彪注),引申为天然存在但非常态的形体特征,后语义逐渐转向语言冗余。


二、典籍用例与语义演变

  1. 《庄子》中的哲学隐喻

    庄子以“句赘”形容人体自然形态的非常态凸起(如颈椎),暗喻非刻意修饰的天然状态。这一用法被后世注家引申为语言中“非必要的附加成分”,如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句赘,项椎也,其形似赘。”

  2. 清代学者的语言学阐释

    清代考据学家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进一步明确其语言属性,指出“句赘”即文辞中无实义的虚字或冗词,如句末助词“焉”“哉”等,若过度使用则成赘疣(《经义述闻·通说》)。


三、现代语言学定义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句赘”泛指以下两类语言现象:

  1. 冗余成分:如重复的修饰语、无实义的虚词堆砌(例:“他的书的封面”中的第二个“的”)。
  2. 逻辑赘余:违反语言经济原则的重复表达(例:“毫无根据的凭空捏造”)。

    此类用法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归为“不规范表达”,需通过语用优化精简。


权威参考文献

  1. 《庄子集释》(郭庆藩辑),中华书局,2012年。
  2. 《读书杂志》(王念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网络扩展解释

“句赘”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本义:人体生理特征

指驼背者突起的脊椎骨,因形状类似赘疣而得名。此释义源自《庄子·大宗师》中“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的描述。成玄英注疏称其“咽项句曲,大挺如赘”,即颈部弯曲、脊椎突起,形似赘生物。这一用法属于古代医学或文学中对人体特征的具象化表达。

二、引申义:语言或文字的冗余

由“赘”字的本义(多余、无用)衍生而来,指文章或言语中冗长、累赘的句子。如现代语境中批评“废话连篇、不简练”的文字,可称为“句赘”。这一用法强调表达应简洁精炼,避免冗余。

补充说明

需注意两种含义的区分:

建议在古籍解读时采用第一释义,文学批评或写作指导时使用第二释义。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用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败槥败衲拔徙北路鄙谈长悠打参戴南大鸣大放电曜调离多歧耳目一新浮收改政移风乖误骨梗规抚罕罼厚敦敦后起之秀话巴健仆蛟鲸景陵旧宅基准寄踪崫礨局中人科策羸薾两服两豫鳞鬣陋行卵球麓麓戮勇满月镆铘姆姆逆令辟恶凭文青供任车热天日异月殊施布十方世界市赋实与有力素绠榫眼铁线莲土棍王诛仙人绦显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