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拂晓时铜壶滴漏之声。《陈书·徐陵传》:“鐺鐺晓漏,的的宵烽,隔 溆浦 而相闻,临高臺而可望。” 唐 杜审言 《秋夜宴郑明府宅》诗:“露白宵鐘彻,风清晓漏闻。” 清 赵执信 《自题》诗之二:“晓漏趋朝梦已乖,日高和酒泥香怀。”
晓漏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晓”与“漏”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拂晓时分漏壶的滴水声,后引申为天将亮的时刻。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本义解析
“晓”指天刚亮之时,《说文解字》释为“明也”(见“旦”部);“漏”为古代计时工具漏壶,通过滴水计量时间,《说文》称“漏,以铜受水,刻节”(见“水”部)。二者结合,“晓漏”字面即黎明时漏壶的滴水声响,是古人感知时间的重要信号。例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晓漏报趋朝”中,即指通过漏声知晓上朝时辰已至。
二、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在文学语境中,“晓漏”常象征时间流逝与昼夜更替。宋代陆游《夜坐》诗“晓漏丁宁急”以漏声急促暗示光阴紧迫。这一意象承载了古人“惜时”的哲学观,如《淮南子》所载“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漏声的精准性与不可逆性强化了时间意识。
三、权威词典释义佐证
明确释义为:“天晓时漏壶的滴水声。借指黎明。”
释作:“晨钟。古代报晓的漏声。”强调其报时功能。
注:“漏,计时器;晓漏,指天将明之时。”
四、文献典源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六朝诗文,如南朝梁何逊《与沈助教同宿湓口夜别》诗:“晓漏戒中涂,落星埋半树。”唐代成为常用意象,李商隐《为有》中“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亦隐含“晓漏催人”的意境。
参考资料:
“晓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时间与意象
多用于古诗文中,通过“漏声”与“拂晓”结合,营造出静谧、清冷的意境。例如:
引申含义
在成语用法中(较少见),可比喻希望的曙光或事物即将实现的征兆。例如:“晓漏初现,喻困境将破。”
“晓漏”以具体物象(漏声)指代抽象时间(拂晓),兼具写实与抒情功能。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其本义与引申义,文学作品中更侧重意境营造。
按校襃忠杮柎拆白侪好触角答和黨籍碑电至东坡巾对家放却风襟分两腐肠贼服老官寮贯械锅庄谷响鹤厀怀人謇切奸小金饭碗集资决流开黑店抗颜科税可塔扑支旷仪灵府流芳后世溜鈎子慢令昧时剽敚墙藩锵铿秋枯曲旃桑户桊枢伤尅升发生死海失负失慌侍言寿享期颐手奏水冶束手坐视枢相树置桐布团防局谓何宪典遐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