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孝行而果敢。《魏书·孝感传·孙益德》:“其母为人所害, 益德 童幼,为母復仇,还家哭於殯,以待县官。 高祖 、 文明太后 以其幼而孝决,又不逃罪,特免之。”
“孝决”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有孝行而果敢”,指在践行孝道时表现出果断、坚毅的品质。以下是详细解析:
“孝决”由“孝”与“决”组成:
该词最早见于《魏书·孝感传·孙益德》的记载:孙益德幼年时因母亲被害而复仇,事后主动投案。北魏高祖与文明太后感念其“幼而孝决”(即年幼却兼具孝行与果敢),最终特赦其罪。
“孝决”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孝道的特殊要求: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褒扬特殊情境下的孝道实践,尤其在涉及伦理冲突时(如血亲复仇),既符合孝道又需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常以“孝决”作为道德评判依据。
提示:现代语境中,“孝决”已非常用词汇,多用于研究古代伦理或历史文献时参考。
孝决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其中“孝”为第一字,意为尊敬、孝顺;“决”为第二字,意为决定、决心。
部首和笔画方面,”孝“的部首是"子",总共有六画; “决”的部首是“冫”,总共有四画。
《孝决》一词来源于《大戴礼记》,是孔子的后学写的一本记述孔子家族子孙的贤行、贤德以及孔子对于家族的期望的书。其中记述到孔子对于孝敬父母的要求以及对于子孙后代的期待和劝勉。
在繁体字中,“孝决”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
古时候,“孝决”的汉字写法并没有显著的变化,与现在的写法相似。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孝决”这个词,例如:“作为孝子的你应该时刻牢记孝决的精神。”
一些与“孝决”相关的组词有:
与“孝决”近义词有:
与“孝决”反义词有:
【别人正在浏览】